其实这并非金兀术无能。
他的统帅才能远超兄长完颜宗望等人。只是金军从未遭遇过勾镰枪战术,柴皓此前也从未使用过这种兵器,金兀术自然毫无防备。
勾镰枪本是缺马的中原军队用来克制骑兵的利器,对惯用骑兵的北方民族来说极为陌生。
正史上,金兀术的铁浮屠正是被岳飞的钩镰枪兵打得溃不成军,令他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悲叹。
此刻金兀术唯一庆幸的是,完颜设也马在损失两批铁浮屠后终于醒悟,做出了正确决断。
钩镰枪虽能克制骑兵,但防御薄弱正是其致命弱点!
(六百铁浮屠的覆灭,源于每骑同时遭遇多名金枪军的围攻,寡不敌众,最终溃败。
完颜设也马随即下令变阵,命铁浮屠收缩阵型,密集冲锋。此举令周军的挠钩与钩镰枪难以施展,未及拖拽骑兵,便会被铁骑冲垮。钩镰枪长达丈余,在密集冲锋中,士兵仅能斩断一匹马腿,随即被周遭铁浮屠碾碎。
金兀术立于了望台,正待见证此景,却见金枪军前阵骤然后撤,后方士卒猛然行动——他们竟将丈许长的钩镰枪与长柄战斧一分为二!断柄仅余数尺,短如佩剑,却灵活倍增。持短兵的金枪军反扑铁浮屠阵中,此时金军才察觉,这支新上阵的士卒身形矮小,较先前七尺同袍低矮许多,甚至不足五尺。
此般身高在赵宋时绝无资格从军,多为市井嘲弄的“武大郎”。然大周立国后,柴皓特诏选其入伍,编为金枪军中的奇兵。他们虽矮,武艺气力却不逊于人,终得沙场扬名之机。
平日里,金枪军将士们不仅要练习钩镰枪与长柄大斧,还要精通短柄钩镰枪、短柄战斧以及滚刀术。
鼓上蚤时迁专门负责教导这些特殊技艺。他将自己独创的灵巧身法悉数传授,诸如马腹藏身、地滚翻等绝技。
这些将士的身高与所学武艺,正是为对抗铁浮屠而设。七尺面对轻骑兵确实危险,但铁浮屠因披重甲且三马连索,速度受限。这正是柴皓特意组建这支特殊部队的缘由。他命将士们持短柄钩镰枪与战斧,专斩马腿。
此刻这支奇兵终于出战。队首站着瘦小精干的密谍司掌司时迁,他本不必亲临战阵,却主动请缨率部迎敌。
握紧兵器!时迁振臂高呼,让世人知道,英雄不问高矮!
这句话点燃了所有将士的热血。他们像备受嘲笑的武大郎那样,渴望用战功证明矮个子也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好汉。
纵然武大郎身高不过三四尺,却能做出百十斤炊饼,挑起一两百斤的担子,比许多七尺高的泼皮还要能干,但在阳谷县里,始终没人真正瞧得起他。
直到他的兄弟武松以打虎英雄的身份当上都头,武大郎的处境才有所改善。
金枪军中这些与时迁、武大郎身高相仿的士兵,在入选金枪军之前,同样饱受轻视。
他们虽然身材矮小却结实有力,靠双手养活全家,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却依然被外人看不起,甚至经常受人欺负。
在过去的赵宋时代,他们是底层中的底层,生活比正常人艰难得多。
如今大周天子柴皓在位,给了他们证明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
时迁就是他们的榜样!
这个曾经被人看不起的偷鸡摸狗之徒,身材瘦小,在梁山晁盖、宋江手下屡立战功却得不到重用。
在柴皓麾下,他却屡建奇功,名扬天下,甚至当上了大周密谍司的掌司!
这些矮壮的金枪军士兵不奢望能像时迁那样显赫,但也憋足了劲,要在这一战中多杀几个铁浮屠,立下大功!
随着一声呐喊,这些矮壮的金枪军士兵手持短柄钩镰枪和短柄大斧,紧随时迁冲入铁浮屠阵中。
他们身形虽小却异常灵活,在铁浮屠战马间穿梭自如。
手中的钩镰枪和大斧总能抓住时机,砍向铁浮屠战马没有护甲的腿弯。
每砍中一下,就有一匹战马连同骑兵踉跄倒地。
许多铁浮屠即使没摔死,也被摔得晕头转向。
更惨的是,由于铁浮屠的人马是绑在一起的,倒地后会被其他铁浮屠拖着走,最终痛苦死去。
有的金枪军士兵在砍马腿的间隙,还会趁机给倒地的铁浮屠补上一斧。
骑在高大战马上的铁浮屠此刻倍感无奈。
这些金枪军普遍身高四五尺,与马肩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