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常及其部众皆为辽东汉儿,祖上出自辽国境内的汉人大族,其先祖可追溯至萧太后时期的汉臣韩德让。
韩德让以汉人之身官至辽国摄政王、南院大王,深得萧太后倚重,堪称辽国汉姓之首。
他曾与耶律休哥齐名,皆为辽国一代名将。
若换而言之,韩德让及其家族可谓辽宋时期天下第一大汉奸,而韩家则世代背负汉奸之名。
金国灭辽时,韩常与其父见辽国衰微,遂降金国,再为贰臣。
韩常此人亦非等闲之辈,精于骑射,膂力惊人,能开三石强弓,箭出必穿金裂石!
其箭术之强,堪比汉代射虎入石的飞将军李广。
因其身为金国汉将,后世史书多对其贬斥,以致声名不显。
然在两宋之交,韩常实为金兀术帐下大将,其勇武几可与岳飞比肩!
更曾将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玩弄于股掌之间!
史载韩常之能,不逊于岳飞。
而今,韩常与岳飞却在战场之上提前相遇!
“锵!”
兵刃相击之声震彻沙场。
岳飞手中沥泉枪与金国汉将韩常的开山斧猛然相撞,各自震退。
二人臂膀皆隐隐发麻。
岳飞神色沉稳,波澜不惊。
韩常却面露诧异!
他韩常世居北国,自萧太后时起,韩家便是北国第一汉姓。
韩氏子孙世代为辽国重臣大将,武艺传承精湛绝伦。
且韩家久居北地百余载,体魄早已与北国之人无异,个个魁梧雄健。
韩常自幼锦衣玉食,补品肉食不绝,筋骨气血远超常人。
正所谓穷文富武,他自认武艺根基深厚。
反观岳飞,出身农家,不过是相州韩家佃户之子。
这般出身,纵然后天习得武艺,却因年少时气血不足,根基难比世家子弟。
故而韩常以为,对阵这周军新秀岳飞,必是胜券在握。
他韩常在北国亦是能降烈马、开三石弓的猛将,即便与女真精锐相较,亦能略胜一筹!
在金军阵营里,韩常的勇武仅次于完颜金弹子这等悍将。
可谁能想到,仅仅与岳飞过了一招,韩常便双臂震颤,胸口血气翻涌!
这简直不合常理!
一个出身佃农的寒门子弟,幼时怕是连温饱都难,哪来这般惊人的膂力?
对面,岳飞似乎察觉了韩常的惊疑,却依旧神色淡然。
他岂会告诉韩常,自己这身神力乃是与生俱来?
即便粗粮野菜果腹,他照样能开三石强弓。
若非天赋异禀,铁臂膀周侗又怎会收他为徒?
更何况,自统领背嵬军以来,岳飞每日肉食充足,体魄远胜当年那个农家少年!
当然,柴皓的大周军中,不止主将岳飞有肉可食,精锐将士无论骑兵步卒,皆能分得定量肉食。
以当世物力,顿顿肉食尚不现实。
但大周朝廷与前朝截然不同。
如赵宋,乃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些士大夫不事生产,却锦衣玉食。
而大周新朝削减士大夫待遇,裁撤冗官冗员,重新调配资源,将财税尽数用于强军练兵。
这非穷兵黩武,而是强敌环伺下的权宜之计。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柴皓立志开创一个时代,让天下子民,无论将士百姓,士农工商,皆能食肉!
欲使百姓食肉,先令将士饱食,方有力气击退强敌,为中原百姓开疆拓土!
这些看似题外之言,却是岳飞及大周将士悍不畏死的底气之一!
古往今来,何曾有过如此厚待士卒的朝廷?
得遇明主,纵马革裹尸,又有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