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双目赤红,嘶声吼道,妄图以此激起柴皓的私心,让他为后世留条退路。
然而,柴皓只是嗤笑一声:“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亦非圣贤,或许偶有过失,但小错必改,方能国泰民安!”
“若犯下祸国殃民之大罪,天下人自会将他!”
“若君王贤明,爱民如子,纵有奸佞作乱,民心军心皆系天子,宵小之徒,岂能得逞!”
“我若为帝,后世子孙若得民心,自当江山永固。”
“若出你这等昏君,便是活该被赶下龙椅!”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震得赵佶面色惨白!
他万万没想到,柴皓竟有这般念头!
自古,谁不是视天下为私产,予取予求?
不过是手段隐晦或猖狂之别。
可柴皓竟真以民为本,将皇权置于万民之后!
这……何其愚蠢!
但当他瞥见四周汴梁军民望向柴皓那炽热崇敬的目光时,忽地醒悟——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之道!
若他早知如此,善待黎民,又怎会落得今日下场!
在柴皓大军压境之际,倘若汴梁军民愿与赵氏同心抗敌,城池怎会轻易陷落?
若普天之下皆誓死效忠赵宋王朝,大宋江山又怎会面临倾覆之危?
说到底,正是赵佶、赵桓父子倒行逆施,才致民心尽失!
反观柴皓虽约束皇权,却令后世君王常怀敬畏之心,施政时必多念及黎民百姓。
如此明君,自当赢得万民拥戴。但凡有所作为,必得天下响应,事半功倍!
更可使社稷永固,国运绵长!
史册所载上古圣君,莫过于尧舜禹。
虽其事迹多存于传说,真伪难辨。
但柴皓今日所为,正是要践行圣王之道!
思及此处,赵佶不禁浑身战栗。
柴皓竟要以这般严苛标准约束?
做个逍遥天子岂不快活?
可心底涌起的恐惧与无力感,却让赵佶不得不承认:
柴皓之德,已可比肩尧舜!
古来皆言效法圣王,却多困于私欲未能践行。
若柴氏子孙真能恪守圣君之道——
民心所向之下,国祚必远超历代!
譬如赵宋屡欲变法,总受士大夫掣肘。
若得军民真心拥戴,区区文官聒噪又算得什么?
违令者严惩不贷!
天下岂缺求官之人?
可惜赵佶顿悟已迟。
即便早知此理,以他心性也难实行。
此刻柴皓已对赵桓完成审判。
连同赵佶父子及其党羽:
蔡京、童贯、朱缅、杨戬、梁师成等徽宗朝奸佞;
吴敏、唐恪、何粟、耿南仲、秦桧等钦宗朝佞臣。
共计祸国二帝,殃民十六贼!
柴皓当庭宣判:二帝十六贼,皆明正典刑!
“大王开恩!微臣知罪了!”
“柴逆,本相乃大宋重臣,官家乃真命天子,尔有何权处置我等!”
“正是!刑不及士大夫,此乃圣人之制!汝竟敢违逆古训,妄诛天子重臣!”
“陛下……求陛下开恩,臣愿拥戴新朝,只求留臣性命!”
“柴皓,朕乃大宋正统,依周制当享二王三恪之礼,正如当年太祖优待柴氏一般!”
听闻柴皓要将徽钦二帝及十六奸佞尽数问斩,众人顿时慌乱不已。有人痛哭求饶,有人谄媚讨好,更有怒骂不休者。亦有搬出周礼古制,奢望能逃过一劫者。
柴皓冷眼旁观这群昔日作威作福的权贵,此刻丑态百出,心中满是不屑。这等懦弱之辈,难怪会酿成靖康之祸。
“若周礼当真管用,如今天下还是姬姓江山!秦虽暴虐,却给庶民晋身之阶,胜过那视百姓如草芥的周室万倍!”
随着柴皓挥手示意,将士们立即将二帝与十六奸臣押上刑台。其余祸国官员,日后自当逐一清算。该杀的杀,该罚的罚,如李纲等忠良则当重用。
“杀得好!蔡京老贼祸国殃民,今日终得报应!”
“朱缅恶徒强占民田,残害百姓,早该伏诛!”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多亏周王殿下,咱们才能亲眼看见这群恶人伏法!”
“还喊什么周王,该称了!陛下这般圣明,新朝定能传承千秋!”
当赵佶、蔡京等人被押上刑台时,汴梁御街瞬间爆发出震天欢呼。这些百姓多是开封府农户,自从赵佶登基,蔡京、朱缅等人横征暴敛,强占民田,逼得他们失去生计,只能流落汴梁码头卖苦力。
数万百姓沦落至此,有的连糊口都难,不得不典儿卖女,更有妇人被迫沦落风尘——这都是拜赵佶这个昏君和蔡京等奸臣所赐!
如今仇人伏诛,无数人热泪纵横。有些苦主早已含恨而终,他们的亲友便对着刑台喃喃低语,仿佛在向亡魂诉说这场迟来的正义。单看汴梁百姓的反应,便知京畿之地有多少冤屈!
有人被夺尽家产,更有满门遇害者。汴梁尚且如此,何况天下?当年柴进叔父柴皇城,不就因不肯交出庄园,被高唐州殷天赐活活逼死?连持有丹书铁券的柴氏都险遭毒手,寻常百姓更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