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88章 "果然还是来了!"

第88章 "果然还是来了!"(2 / 2)

为供养这支军队,秦桧又下令将大宋百姓的夏赋提高两成!

此举引发民怨沸腾,百姓纷纷痛骂秦桧。

一些不堪重负的百姓甚至舍弃田产家业,举家黄河,投奔周王柴皓。

对此,奉命防守黄河的西军种师道与雄州总管王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王,近一个月来,渡河投奔的百姓已有数万户。

且前来投奔者日益增多。

长此以往,即便河北地域广阔,恐也难以安置。

中山府,柴皓的行营内,主簿陈东手捧簿册,向柴皓禀报。

处理完太原事务后,柴皓将行营迁至中山府。此地毗邻幽州,过河间府便可与之相连;距河东亦不远,穿越太行陉道即可抵达。

向南则是磁州、邢州等河北州县,堪称柴皓地盘的核心。

在此设立行营,便于各地文书往来,节省人力与时间。

此刻向柴皓汇报的陈东,正是当年在太学中与赵佶对峙,被赵佶怒斥终大宋一朝不得录用的那位太学生。

此时,太学生欧阳询正在河东任职,并未随行。

陈东与欧阳询同属柴皓麾下周王势力的户科主簿,与神算子蒋敬职责相似。

蒋敬负责幽州等燕地户科事务,而陈东与欧阳询则分别掌管河北与河东的户科事宜。

尽管主簿之名不如大宋的各类使职显赫,但陈东作为河北户科主簿,权柄极重。河北东西两路数十州府的户籍、赋税皆由其统辖。

若将柴皓的周王势力视作朝廷,陈东、蒋敬与欧阳询便如同户部尚书,分管不同地域。

从一介清贫太学生,跃升为掌管河北千万人口的户科主簿,陈东的身份可谓翻天覆地。这不仅得益于其才干,更因柴皓慧眼识人、不拘一格的胸襟。

因此,陈东亦竭尽所能,为柴皓打理河北民政。自黄河以南涌入的数十万大宋流民,皆被他妥善安置,足见其能。

然而,河北虽广,终究资源有限。若流民持续增加,土地与物资将难以支撑。正因如此,陈东才向柴皓禀明实情。

柴皓听罢,淡然颔首:“赵宋无道,盘剥百姓变本加厉。秦桧为媚上,竟加征两成赋税,致使民税逾八成!昔日花石纲、征辽费、免夫钱已令百姓不堪重负,如今更是卖儿鬻女、逃亡抛荒。赵宋气数,尽毁于秦桧之手。”

言罢,他目光锐利,挥袖下令:“各军整训两月,当出兵伐宋,为受虐百姓讨回公道!羽林、天羽、破虏三骑,及鲁智深虎捷军、吴玠吴璘定西军,共四万步骑即日南下!其余兵马留守防金。”

在柴皓眼中,四万雄师,足矣!

原本他欲先平金国,免内斗招致外患。

如今,金国新帅兀术在云州操练兵马,整军备战,显然准备大举南下。

与此同时,赵宋朝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局面,柴皓决定先解决赵宋皇帝。

若不如此,受尽欺压的百姓纷纷逃往柴皓治下寻求庇护,以他现有的疆域,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的流民,反而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四万大军自中山府开拔,浩浩荡荡向大名府进发。

大名府乃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既是汴梁北面的屏障,更是河北路的核心重镇。如今整个河北路州县尽归柴皓,唯独大名府仍在坚守。

知府梁中书身为蔡京女婿,自知罪孽深重,若投降必无好下场。他并非铁骨铮铮,实在是走投无路。

这些日子,梁中书如坐针毡。眼见周边州县相继归顺,连大名府辖下的县镇也都易帜,整座城池已成孤岛,被柴皓势力团团包围。

梁中书多次上奏请求调离,却被新帝赵桓断然拒绝。作为太上皇心腹蔡京的女婿,当朝君臣巴不得看他自生自灭。

就在梁中书惶惶不可终日之际,守城将领急报:柴皓亲率四万大军兵临城下!

果然还是来了!

梁中书面如土色,两股战战。当年梁山宋江攻打大名府时,他就吓破了胆。如今面对比宋江更凶悍的柴皓,更是魂飞魄散,恨不能立即弃城逃命。

可身为知府,若临阵脱逃,即便回到汴梁也难逃严惩,最好的结局不过像李纲那样被流放岭南。此刻的梁中书,当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梁中书这副养尊处优的身子骨,怕是撑不到岭南就要咽气。

大宋官场那些腌臜勾当,梁中书比谁都门儿清。董超薛霸这样的差役,遍地都是!

若他老丈人蔡京还在掌权,弃守大名府倒也无妨——当年梁山贼寇来袭,他不就弃城而逃,事后照样官复原职?可如今赵佶成了空壳太上皇,蔡京也失了势。

新帝赵桓跟前最得宠的,是那个新上任的秦桧。偏生这秦桧当年落魄时,不仅被王黼的家奴羞辱过,还曾想走梁中书的路子攀附蔡京。结果梁中书嫌他寒酸,非但没帮忙,反倒狠狠奚落了他一顿。

秦桧拜相后头桩事,就是把太上皇晚年的红人王黼抄家问罪。王黼流放岭南,听说半道就病死了......第二件事便是下旨严令梁中书死守大名府,违者重惩!

王黼的下场明摆着:秦桧正等着抓梁中书的错处,要他的命!大宋虽有不杀士大夫的规矩,但整死人的法子多得是。那些在党争中败北的官员,最后不都贬所?就连宋仁宗想变法,都差点被......

梁中书心里透亮:这大名府,半步都离不得!

府上老管家谢都管见状劝道:相公莫慌,咱这北都城墙坚固,兵强马壮。闻达、李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