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2 / 2)

他原以为坐镇幽州就能遏制金军南下之势。这个战略本无懈可击——历史上完颜宗望正是借道幽州长驱直入,三个月就兵临汴梁城下。而西路的完颜宗翰却被阻于太原,未能如期会师。

由于柴皓的提前警示,赵宋本可在太原与河东加强防备,凭借西军擅守的优势,足以阻挡金军自云州南下。

御敌于边州之外!

然而,赵宋君臣昏聩无能,所作所为尽显软弱,令金军彻底看穿其虚实。

金军一面以主力威逼幽州,一面集结西路军全力南下,自云州攻宋!

河东宣抚使谭缜弃太原而逃,甚至带走一支边军护驾,致使太原守备空虚。

王禀兵力不足,难以阻击金军,只得退守太原城。

金军洞悉赵宋无能,毫无后顾之忧,西路军倾巢而出,围困太原之余,尚有十万铁骑与三万仆从军四处劫掠,荼毒大宋州府!

赵宋朝廷对此束手无策,坐视不理!

如此昏庸无能的君臣,亘古罕见!

柴皓罕见地暴怒了!

尽管金军南下比历史提前一年,尽管柴皓尚未得知赵佶禅位南逃、新帝改元靖康的消息,但目睹磁州惨状,他已然确定——这便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因柴皓威名震慑,河北东路及河北西路北部未遭金军进犯,百姓得以幸免于难。

然而,自磁州以南,临近汴梁的州府却惨遭金军!

连日来,柴皓率军疾驰南下,昼夜兼程。

途经沧州、莫州、河间府等地,皆安然无恙,金军不敢侵扰。

百姓感念柴皓庇护,纷纷箪食壶浆,犒劳幽州铁骑,视其为王师!

更有州府官员直接悬挂柴字旗——这一面旗帜,对金军的威慑远胜十万宋军!

然而,自磁州起,河北南部远离柴皓势力范围,金军肆虐无阻。

对比沧州、河间府的太平景象与磁州的尸横遍野,柴皓恍如踏入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靖康之耻的史册记载,远不及磁州百姓的惨状更令人痛彻心扉!

后世谈及靖康之变,往往只道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三千人北掳之辱,却鲜少提及各州府百姓女子遭受的金兵。这些无名者在史册中不过寥寥数语,可他们也曾真实地活着,只求缴完苛捐杂税后能勉强糊口。

汴梁权贵平日吸食民脂民膏,享尽天下供奉。自身无能沦为俘虏也就罢了,为何还要连累无辜百姓?这些平民遭受的苦难,比二帝牵羊礼之辱更甚百倍!男子尸填沟壑,老弱驱若牲畜,妇人惨遭凌虐,幼童暴尸道旁——这就是赵宋昏聩招致的靖康惨剧中,苍生百姓的真实遭遇!

柴皓所见磁州惨状不过冰山一角,却已激起他诛尽金寇、踏破临安的冲天杀意。

我的孙儿啊……

谢幽州王!谢姑娘!

王师既至,老身死而无憾……

那位被金兵斩断双臂的老妇本已奄奄一息,待柴皓肃清城中金兵,城头女子将她啼哭的孙儿抱来时,老妇血泪纵横间绽开笑颜,随即含笑而逝。

幽州王救我百姓出水火!

朝廷无能,幽州王方是真龙!

求王爷杀尽金狗雪恨!

满城恸哭声中,幸存百姓黑压压跪倒一片。柴皓沉声道:众位安心,幽州将士誓要屠尽金寇!本王留百名精锐助尔等收殓、守卫城池。紧守城门听我军令,必不教胡马再犯!随即点选百名虎捷军留守。有此百战老兵坐镇,纵有金兵小队来犯亦不足惧。

至于金军主力,不会在此地久留,他们的目标是直取汴梁。

“姑娘,如何称呼?”

安顿好百姓后,柴皓望向那个怀抱婴孩、神情哀戚的女子,她目光空洞,如同失去魂魄。

“民女李清熙,谢幽州王射杀那金贼首领,为我全家!”

李清熙未曾料到柴皓会询问她的姓名,想起那残害她全家的金将已死于柴皓箭下,一时恍惚,泪如雨下,跪地叩首。

这一跪,既是感激柴皓替她雪恨,也是谢他解救自己,让她得以解脱。

历经这般苦难,她已无求生之念。

柴皓看出她的心思,沉声道:“何必轻生?连死都不惧,何惧活着?”

“这孩子已无亲人,那老妇临终含笑,正是因孙子在你怀中,她走得安心。”

“即便为了这孩子,你也该活下去。”

“江山沦陷,百姓受苦,是朝廷无能,是官军无能,更是天下男儿的耻辱!”

“但这一切与你无关,绝非你的过错。”

“带着这孩子,好好活着。”

“看着我柴皓如何屠尽金贼,覆灭赵宋,为你们杀出一个太平盛世!”

言罢,柴皓未再停留,留下百名幽州将士驻守,与岳飞继续策马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