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搅屎棍钟擎(2 / 2)

西沉的斜阳将天空染得一片血红,他望着这片血色残阳,沉声道:

尤大哥所说的崇祯,就是当今信王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帝驾崩,信王于同年八月二十四日继位,次年改元崇祯。

他转过身,阴影笼罩着他的面容: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李闯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

煌煌大明,至此而亡。

正厅内顿时陷入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尤大忠忘了抽泣,尤氏兄弟屏住呼吸,空气凝重得令人窒息。

钟擎一脸沉痛的说道:

但要说宗庙尽毁、皇统断绝,还要等到南明永历十六年四月。

永历帝被吴三桂亲手绞杀于昆明篦子坡...晋王李定国星陨,

那一刻,才是华夏正统的最后一丝气脉,彻底断绝。

尤世威和尤世禄掩面而泣,肩膀不住颤抖。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惶惶大明在几十年后就会走到尽头。

钟擎长叹一声:

你们可知,为这个大明陪葬的,何止尤氏三雄?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正厅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泪:

“熊廷弼,经略辽东,功勋卓着,却遭奸臣构陷,被传首九边。

他那颗不屈的头颅,被悬在九个边镇示众,双目怒睁,仿佛在质问这昏聩的朝廷。

曹文诏,率五千关宁铁骑孤军深入,被闯贼重重围困。

他身陷重围,犹自持刀血战,最终力竭而亡,尸体被乱马践踏,面目全非。

曹变蛟,在潼关与李自成大军血战七日。

城破之时,他身被十余创,仍持旗立于城头,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死时手中紧握的军旗,始终不曾倒下。

周遇吉,宁武关守将。

面对数十倍敌军,他亲自擂鼓助威,身先士卒。

城破后与贼军巷战,力战不退,最终被乱枪刺穿胸膛,壮烈殉国。

孙承宗,七十六岁高龄,在清军攻破高阳时,率领全城百姓誓死抵抗。

城破后,他整理衣冠,向北叩拜,自尽殉国,满门忠烈。

满桂,这位蒙古族将领,在北京城下与清军血战。

他身中数箭,犹自挥刀冲杀,最终马革裹尸,战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赵率教,在遵化与清军激战三日。

他亲自持弓射杀敌军,身中流矢仍不退却,最终血染战袍,壮烈牺牲。

卢象升,在巨鹿与清军血战。

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身中四箭两刀,犹自挥剑杀敌。临终前仍高呼,气壮山河。

孙传庭,在潼关与李自成决战。

他亲率精锐冲阵,深陷重围,最终尸骨无存,连一具完整的遗体都未能留下。”

钟擎的眼泪无声地滑过脸颊:

这位大明最后的脊梁孙传庭,用生命印证了后世那句沉痛的叹息——传庭死,而明亡矣。

你们可知,这个腐朽的朝廷,这些庸碌的衮衮诸公,葬送了多少华夏英杰?你们可知那李定国?

他自幼追随张献忠投贼,献贼死后归附南明。

北伐前夕,他在三军阵前立下誓言:

我李定国,一生戎马,不为帝王基业,只为天下黎民!

今提此劲旅,誓斩胡酋,复我华夏衣冠!诸君且随我,驱除鞑虏,光复大明!

他两蹶名王,屡破清军,一生抗清至死不渝。

临终前在病榻上留下最后遗言:宁死荒外,勿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