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新军初成(1 / 2)

天启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

额仁塔拉河畔的辉腾军大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往常的气息。

经过昨夜那场持续到深夜的正式军事会议,这支脱胎于牧民、降卒和边军,

凭借超越时代的武备与理念滚雪球般壮大的队伍,终于有了清晰坚实的骨架。

昨日的会议桌上,摊开的是钟擎亲自绘制的编制表。

此刻,这些纸上的规划正迅速转化为营地的实际格局和士兵们肩臂上的新标识。

全军的核心思想明确:全员机动化,高度合成化,具备超时代的战场感知与打击能力。

总指挥部所在的大帐外,令旗已然不同。

通信兵穿梭的频率明显加快,一套更高效的指挥体系开始运转。

直属总部的几支精锐部队变化最为明显:

特战大队被单独划出,昂格尔手下那两百名战士脱离了日常勤务,

开始专注于高强度的小队战术、渗透与破袭训练。

他们配备了全军最好的装备,任务是成为刺入敌人心脏的尖刀。

侦察营的战士配备了新式的望远镜和简易测绘工具,

通信连负责建立和维护营区周围的观察哨与简易通信网络。

他们的任务是让战场对辉腾军单向透明。

炮兵营的框架也已搭起。

数十门各式迫击炮、野战炮已经到位,

炮手们开始接受统一的测距、装填和协同射击训练。

他们是未来决定战场胜负的铁拳。

主力作战力量被整编为四个合成营,驻扎在营地核心区域:

“铁骑”第一合成营,兵员最为雄壮。

他们是攻坚破阵的主力,下辖三个骑兵连,

一个集中了营属重火力的支援连,还有一个负责前出侦查的侦察排。

第二合成营,强调轻捷迅猛,主官从上次跟随钟擎突袭大同镇的老兵中选拔而出。

他们的任务是长途奔袭,迂回包抄,下辖三个骑兵连,一个火力排和一个侦察排。

第三合成营,作为多功能作战单位,主官同样从参与过大同战役的老兵中选拔产生,

编制与第二营类似,任务更具弹性,负责战场遮断、侧翼掩护等。

第四合成营,则作为预备队和新兵训练营,主官也从经历过大同战事的老兵中选拔。

所有新募的兵员和需要休整的部队都在此轮训,是维持全军战力的蓄水池。

后勤保障营和新兵训练营的规模也大幅扩充。

数以万计的战马需要管理,粮草辎重需要调配,

武器需要维护,新兵需要从头训练文化、纪律和军事技能。

士兵们或许并不完全理解合成化战场感知这些词汇的深意,

但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变化:

任务更明确,编制更清晰,训练更有针对性。

每人三骑的配置让老骑兵们笑得合不拢嘴,而新兵则在严格的操典下开始褪去稚嫩。

这套编制体系,既能充分发挥现有骑兵的机动优势,又能无缝接入更多未来的技术装备和兵种。

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军队,已在这明末的草原深处,悄然成型。

随着军事编制的确立,额仁塔拉的民事与后勤体系也愈发清晰。

日常的营地巡逻、治安维护与内部警戒任务,

交给了同样扩编的民兵守备营,依旧由巴雅鲁指挥,确保大后方的安定。

如今,辉腾军中人数最为庞大的部门,当属芒嘎总领的后勤部。

其下分设各队,职责明确:

建筑队主管由经验丰富的胡图担任,统筹全城的营建、筑路、水利等工程。

工匠队则由技艺精湛的铁匠达尔罕管理,负责军械打造、工具制作与各类器具维修。

生产队主管由马黑虎的父亲马精武出任,他带领着那些归附的明军军户及其家眷,

专心侍弄辉腾军名下已开垦出的数万亩农田,是为全军的口粮根本。

放牧队由熟悉牲畜习性的巴图负责,管理着那数量已极为惊人的牛羊马驼。

就连那批来自古窑村的窑工也没闲着,在马长功的父亲马兴带领下,

于营地边缘选址,开始搭建砖窑、石灰窑,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建设备料。

此外,钟擎对资源的长远发展也有了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