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手持一份折叠整齐的奏报,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反复摩挲。奏报的边角已被摩挲得有些起皱,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倭国的山川地形、银矿分布、兵力部署,落款处是裴安熟悉的字迹——这是裴安从倭国传回的第一份详细情报,随情报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幅标注精准的倭岛地形图,图上用红笔圈出的登陆点与银矿位置,格外醒目。
“传朕旨意,召长孙无忌、李绩、房玄龄、李靖、李大亮即刻入宫议事!”李世民将奏报放在案上,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内侍躬身领命,快步退出御书房,很快,心腹大臣便联袂而来,个个神色凝重——能让皇帝如此紧急召见,必是关乎国祚的大事。
“陛下急召臣等,不知有何要事?”长孙无忌率先开口,目光落在案上的奏报与地形图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李世民将奏报递给四人传阅,笑着说道:“裴安从倭国传回情报了。诸位看看,这倭国不仅盛产白银,战力更是不堪一击——裴安带着一百五十名精锐,竟能在倭国轻易拿下一座城堡,还得到了倭国天皇的拉拢。如此弹丸小国,若是我大唐出兵,定能一举拿下!”
李绩接过奏报,快速浏览一遍,脸上露出不屑的笑容:“陛下所言极是!这倭国的士兵,手持的不过是粗铁打造的‘铁片子’,连我大唐士兵的横刀都劈不过;他们的城堡,也只是泥土木头搭建的土寨,根本经不起我大唐水师的轰击。依臣之见,征讨倭国,关键不在于如何作战,而在于如何顺利跨海——只要大军能成功登陆,定能势如破竹,横扫倭岛!”
房玄龄也点头附和:“李将军所言有理。倭国与大唐隔海相望,若是海船不够坚固,水师训练不足,恐难保证大军安全。臣建议,即刻下令安东大都护府,让他们牵头研究跨海事宜,包括海船建造、航线规划、粮草运输等,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玄龄说得对。”李大亮补充道,“另外,还需提前训练水师官兵,熟悉海上作战模式。倭国虽弱,却也熟悉海洋气候,若是我军水师不适应海战,恐会吃亏。”
李世民闻言,当即拍板:“就依诸位所言!传朕旨意,命安东大都护府即刻组建跨海筹备司,由刘仁轨担任主事,负责研究海船建造与航线规划;命兵部选拔精锐士兵,组建水师,由薛仁贵、裴行俭担任正副将领,负责水师训练。务必在一年内,完成征讨倭国的所有准备!”
四位大臣躬身领命,心中都对征讨倭国充满信心——在大唐的绝对实力面前,倭国不过是待宰的羔羊。可他们不知道,李世民案头还压着一封裴安写的密信,这封信里的内容,比征讨倭国的计划,更让李世民心动。
待四位大臣退下后,李世民从袖中取出那封密封的密信,缓缓拆开。信中,裴安不仅详细描述了倭国的银矿储量与东洋诸国的富饶——倭国银矿“石见山一带,银脉绵延数十里,开采百年不尽”,东洋诸国“盛产香料、水稻,翡翠玛瑙随处可见”,更提出了一条分化世家的妙计:
“陛下,世家势力盘根错节,若想彻底铲除,需借外力分散其精力。可将倭国及东洋诸国的富饶告知世家,以银矿、香料、温顺倭女为诱饵,鼓励世家派遣人力物力出海经商。待世家将重心转向海外,内部因利益分配产生矛盾时,陛下再趁机收回其在朝中的权力,定能一举瓦解世家势力。此计既可得海外财富,又可削弱世家,还能拓展大唐疆土,一举多得。”
李世民反复读着信中的内容,眼中光芒越来越亮。他不得不佩服裴安的谋略——这不仅是一条征讨倭国的计策,更是一条巩固皇权、瓦解世家的长远之策。“好!好一个裴安!”李世民忍不住拍案叫好,“此计甚妙,朕准了!”
当即,李世民提笔写下一道密旨,命人快马送往倭国:“裴安所献之策,甚合朕意。特增派一百五十名精锐士兵、各类经商物资,听你调遣;另派遣三只商队,以‘民间商队’名义前往倭国,配合你开展通商事宜。务必稳住倭国天皇,收集更多海外情报,为日后大军出征与分化世家做好准备。待你归来,朕必重赏!”
密旨送出后,李世民又开始筹划军事准备。他深知,跨海作战风险极大,不能只依赖大唐水师。于是,又下了一道旨意,命安东大都护府联络新罗、百济等附庸国,组建一支“仆从国水师”,由大唐将领负责训练,届时用于打头阵,试探倭国水师的战力,减少大唐士兵的伤亡。
旨意下达后,长安城内的暗流开始涌动。李世民故意让内侍将“倭国盛产银矿”“东洋诸国多香料翡翠”的消息泄露出去,很快,这消息就传到了世家的耳中。
博陵崔氏的议事厅内,崔弘业拿着一份从商人手中买来的“倭国见闻录”,眉头紧锁:“这消息可信吗?倭国不过是海外蛮夷之地,怎会有如此多的银矿?南洋香料遍地都是,不值钱?”
“父亲,孩儿觉得可信。”崔氏嫡子崔明远说道,“裴安将军在倭国站稳脚跟的消息,早已传遍长安;而且,之前有几位商人跟随裴安的商队去过倭国,回来后带回了不少白银与香料,说这些东西在倭国极为常见,价格低廉。”
清河崔氏、荥阳郑氏等世家也收到了类似的消息,虽仍有疑虑,却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贪婪。毕竟,白银是硬通货,香料在大唐更是价比黄金,若是能从海外获取大量财富,就能进一步壮大世家的势力。
“不如先派遣旁支子弟,带上少量人手,向朝廷申请出海,看看情况再说。”荥阳郑氏家主郑元寿提议道。这个提议得到了各大世家的认可——旁支子弟既不会影响世家的核心利益,又能为世家探路,若是真能获利,再派遣嫡系子弟前往也不迟。
很快,各大世家纷纷向朝廷提交申请,请求派遣旁支子弟出海经商。李世民早已料到他们会有此举动,当即批准,并下令官府为其办理出海手续,提供必要的帮助。
半年后,第一批出海的旁支子弟陆续返回长安。他们带回的货物,让整个世家圈子都沸腾了——每支商队都带回了数十万两白银、数千斤香料,还有不少晶莹剔透的翡翠玛瑙。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些商人说,这些东西在海外“随处可见,用一匹丝绸就能换百斤香料,用一斤茶叶就能换五十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