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过一个月,百济就传来内乱加剧的消息,并有情报称,倭国已决定出兵,护送百济王子回国,妄图扶持傀儡政权,与大唐对抗。裴安听到“倭国”二字,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作为后世人,他对倭国的侵略本性有着深刻的认识,绝不能让倭国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
他立即召集水军将领,下令道:“若遇到倭国水军,无需禀报,直接下令——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将领们本就对倭国的挑衅怒火中烧,听到裴安的命令,纷纷高声应道:“末将遵令!”
几日后,白江口传来急报——倭国水军已抵达白江口,船只数量多达千艘,气势汹汹。刘仁轨、刘仁愿立即率领唐军水军迎战。唐军战船高大坚固,装备有小型投石车和八牛弩,而倭国战船则小巧简陋,几乎没有像样的武器。
战斗打响后,唐军战船凭借着优势装备,居高临下,用投石车投掷火油罐,用八牛弩发射巨箭,很快就将倭国战船点燃。倭军士兵惊慌失措,纷纷跳船逃生,却大多被冰冷的江水淹死。少数爬上岸的倭军,也被早已埋伏在岸边的唐军俘虏。
当裴安率领骑兵赶到白江口时,战斗早已结束。江面上漂浮着倭国战船的残骸,火光冲天,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味道。刘仁轨上前禀报:“都护大人,倭国水军千余艘战船,已被我军全歼,俘虏倭军将领数十人,士兵数千人。”
裴安点点头,下令道:“将倭军将领押回平壤,我要亲自审问。”
回到都督府,裴安坐在中军大帐的主位上,看着被押进来的倭军将领。他们身着破烂的铠甲,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恐惧。裴安抬头瞄了一眼,便低下头继续看文书,淡淡说道:“都跪着吧。”
帐中一片寂静,裴安疑惑地抬起头,却发现倭军将领竟没有下跪,只是站在原地,眼神里带着几分倔强。他站起身,走到一名倭军将领面前——以他后世一米八的身高,那名倭军将领的头顶,也只到他的胸口。
帐中的唐军将领和亲兵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哈哈大笑起来。倭军将领们脸色涨得通红,羞愧得无地自容,却依旧不肯下跪。裴安冷笑一声,一脚将最前面的倭军将领踹倒在地:“在本都护面前,还敢如此放肆?你们倭国,不过是弹丸小国,也敢与大唐为敌?今日被俘,已是饶你们不死,还不跪下认罪!”
倭军将领们被裴安的气势震慑,终于再也不敢倔强,纷纷跪地求饶:“求裴都护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与大唐为敌了!”
裴安看着他们狼狈的模样,眼神里满是轻蔑:“饶你们性命可以,但你们必须写信给倭国国王,告诉他,若再敢染指朝鲜半岛,大唐定将踏平倭国,让你们永世不得翻身!”
“是!是!我们一定照办!”倭军将领们连忙应道。
裴安下令将倭军将领关押起来,又让人将俘虏的倭军士兵编入劳役队,让他们修建城池、开垦田地,为大唐效力。
云儿走到裴安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裴郎,你做得很好。”
裴安看着云儿,笑了笑:“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平定百济的内乱,彻底稳定朝鲜半岛的局势。等这里安定了,我们就回长安,过安稳的日子。”
云儿点点头,靠在裴安怀里,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裴安的心中,不仅有对后世的思念,更有对大唐的责任,对她的深情。而她,会一直陪在裴安身边,支持他,守护他,直到他们一起回到长安,回到那个属于他们的家。
白江口之战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世民龙颜大悦,下旨嘉奖裴安及唐军将士,赏赐大量金银珠宝,并下令将倭国俘虏押回长安,在太庙举行献俘仪式,彰显大唐的赫赫军威。
而远在倭国的倭王,得知水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惊恐不已,连忙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李世民求和,表示愿意向大唐称臣纳贡,永世不再与大唐为敌。大唐的威名,从此传遍东亚,成为各国敬仰的天朝上国。
裴安站在平壤城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大海,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但他无所畏惧——他有大唐的支持,有云儿的陪伴,有将士们的忠诚,他定能克服一切困难,为大唐的盛世,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