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 > 第22章 诗动长安,朝殿封将

第22章 诗动长安,朝殿封将(1 / 2)

秋末的长安,晨光刚漫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西市最热闹的“翰墨书坊”就已挤满了人。掌柜的将新抄录的《将进酒》贴在门板上,朱砂写就的字迹遒劲有力,引得文人墨客们围在跟前,或轻声吟诵,或提笔临摹,连路过的商贩都忍不住驻足,听身旁的书生念上两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眼里满是赞叹。

“这裴校尉真是奇才!竟能写出这般气势磅礴的诗句!”一个白面书生抚掌赞叹,指尖在“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句上反复摩挲,“你看这意境,这气魄,哪里像个武将写的?倒比咱们这些苦读十年的文人还有才!”

旁边一个老儒捋着胡须,点头附和:“此诗不仅有豪放之气,更藏着盛唐气象!‘人生得意须尽欢’是真性情,‘与尔同销万古愁’是真豁达,裴校尉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心境,难得,难得啊!”

书坊外的“醉仙楼”里,更是热闹非凡。店小二拿着快板,把《将进酒》编成了曲儿,在大堂里唱得绘声绘色,桌前的酒客们听得兴起,纷纷举杯附和,连酒保都跟着哼上两句,一时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歌声,伴着酒香飘出老远,成了长安街头最鲜活的晨曲。

这股“《将进酒》热”,不仅在民间风靡,更吹进了太极宫的朝堂。辰时三刻,太极殿内檀香袅袅,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明黄色的龙椅上,李世民身着衮龙袍,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嘴角带着难以掩饰的笑意——自昨日听内侍禀报,裴安的《将进酒》在长安传唱甚广,连皇子们都在书房临摹,他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大唐自开国以来,武勋辈出,秦琼、尉迟恭等老将威震四方,可文坛却总少了些能撑起气象的佳作。如今裴安一个武将,竟写出这般传世之诗,不仅为朝堂添了彩,更让天下人看到,大唐不仅有金戈铁马,更有文采风流,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文治武兴”啊!

“诸位爱卿,近日裴安所作《将进酒》,想必大家都已听闻。”李世民的声音洪亮,透过殿内的回声,传到每一个官员耳中,“此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堪称传世佳作。今日朝会,朕想听听诸位的看法,这诗,好在哪里?”

话音刚落,文官列中,房玄龄率先出列,躬身行礼:“陛下,臣以为,《将进酒》之妙,在于‘气’与‘情’。‘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开篇便有吞山河之势,将我大唐的雄浑气象写得淋漓尽致;‘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又藏着豁达自信,恰如我大唐臣民的精神风貌。裴校尉以武将之身,写出这般文人难及的诗句,实乃我大唐之幸!”

魏征紧随其后,语气恳切:“房相所言极是。臣以为,此诗更妙在‘真’。不矫揉,不造作,‘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真性情,‘与尔同销万古愁’是真豁达,恰如陛下治国,重实情,轻虚饰,这才让大唐有今日之盛。裴校尉能写出这般真诗,足见其品性正直,是个可塑之才。”

文官们纷纷附和,有的赞诗句的意境,有的夸裴安的才华,连平日里最严苛的御史大夫,都难得地说:“裴校尉不仅护主有功,更有如此文采,实乃文武双全,可为百官表率。”

武将列中,程咬金早就按捺不住,粗着嗓子喊道:“陛下!咱武将虽不懂什么‘意境’‘气象’,但听这诗就觉得提气!‘会须一饮三百杯’,够豪爽!‘岑夫子,丹丘生’,够义气!虽然咱不知道这岑夫子,丹丘生是谁,但裴安这小子逛青楼,没给咱武将丢脸,反而长了脸!以后谁再敢说咱武将是‘粗人’,咱就把这《将进酒》甩他脸上!”

这话引得殿内一阵哄笑,连李世民都笑了起来,指着程咬金道:“你这老匹夫,还是这般粗中有细。不过说得没错,裴安确实给武将争了光。”尉迟恭也点头道:“陛下,裴安两次舍命护主,如今又有这般文采,臣以为,当重赏,以激励更多文武双全之才!”

李世民点点头,眼神愈发明亮:“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今日召诸位来,不仅是议诗,更要召裴安入宫,朕倒要看看,这能写出《将进酒》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本事。传朕旨意,宣右领军卫翊麾校尉裴安,即刻入太极殿见驾!”

“遵旨!”内侍高声应道,转身快步退出殿外,那急促的脚步声,像一道惊雷,很快传到了宫外。

此时的高阳公主府校场上,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裴安身着玄色明光铠,手持长枪,正带领府卫操练“长枪突刺”。秋阳下,他的额角满是汗水,甲片上的银纹被晒得发烫,却依旧身姿挺拔,每一个动作都标准有力,身后的府卫们跟着他的节奏,“喝哈”的喊杀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校尉,您这枪法又精进了!”秦虎站在一旁,看着裴安利落的突刺动作,忍不住喝彩,“要是再上战场,您定能像当年的秦将军一样,一枪挑了敌将!”

裴安收枪而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摇头:“还差得远。秦将军是开国功臣,我这点本事,不过是班门弄斧。”他心里却还在盘算着云儿的事——昨日高阳虽答应护住云儿,答应事成之后便赐予他为妾,可裴安担心夜长梦多,如能尽快凑足千金赎出云儿,是最好的,他正琢磨着再“写”几首诗,找书坊或酒楼卖掉,凑够赎金。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骑着快马,风风火火地冲进校场,手里举着明黄色的圣旨,高声喊道:“陛下有旨!宣右领军卫翊麾校尉裴安,即刻入太极殿见驾!不得延误!”

裴安心里一紧,赶紧翻身下马,跪接圣旨:“臣裴安,遵旨!”他站起身,心里满是疑惑——陛下怎么突然召他入宫?难道是为了《将进酒》的事?还是刺杀案有了新进展?

“校尉,快赶紧换身衣服!”秦虎赶紧提醒,“这铠甲太沉,入宫见驾得穿朝服。”他一边说着,一边让人去取裴安的朝服,又叮嘱道,“陛下召你,定是好事,你别紧张,好好应答,别忘了你现在可是咱公主府的脸面!”

裴安点点头,跟着亲兵快步回住处换衣。朝服宽袍大袖,腰间系着玉带,佩着皇帝赏赐的横刀,虽不如铠甲轻便,却透着几分庄重。他对着铜镜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不管陛下召他何事,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想到高阳托付的“毁掉房遗爱形象”的任务,若是能在陛

“校尉,马车备好了!”小禄子在门外喊道。裴安快步走出,坐上马车,马车轱辘滚滚,朝着太极宫的方向疾驰而去。路上,他的心跳越来越快,脑子里反复琢磨——陛下若是让他再作诗,该写些什么?总不能再写《将进酒》那样的豪放之作,陛下今日召他,定是想看看他能否写出贴合朝堂、贴合皇家的诗句。

他忽然想起李世民的生平——平定天下,扫平群雄,登基后轻徭薄赋,纳谏如流,开疆拓土,让大唐迎来盛世。若是以陛下的文治武功为背景作诗,既符合陛下的心意,又能体现对陛下的敬重,定能讨得欢心。

马车很快到了太极宫门外,裴安下了车,跟着内侍快步走进宫。穿过层层宫门,太极殿的轮廓渐渐清晰,殿外的侍卫个个身姿挺拔,殿内传来百官的议论声,气氛庄重而肃穆。

“宣,翊麾校尉裴安入殿!”内侍的唱喏声响起,裴安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朝服,大步走进殿内,对着龙椅上的李世民躬身行礼:“臣裴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李世民的声音带着笑意,“裴安,朕听闻你近日作了首《将进酒》,在长安传唱甚广,连朕的皇子们都在临摹,你可知此事?”

裴安起身,躬身答道:“回陛下,臣只是一时兴起,随手作了首诗,没想到竟能得到陛下与诸位皇子的青睐,臣惶恐。”

“惶恐什么?”李世民笑着摆手,“朕看你这诗,写得好!有气势,有风骨,更有我大唐的气象!朕今日召你,就是想让你再作一首诗——嗯,就写一首能体现我大唐盛世的诗,你可敢应?”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在裴安身上,有期待,有好奇,也有几分担忧——毕竟以帝王的文治武功为题,稍有不慎就可能触怒龙颜,更何况裴安还是个武将,能写出《将进酒》已是意外,能否再写出好诗,谁也说不准。

裴安心里却松了口气——幸好路上早有准备。他定了定神,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又看向龙椅上的李世民,朗声道:“陛下平定四海,开创盛世,臣不才,愿以诗赞之!”

他略一思索,开口吟道:

“隋末烽烟起四方,群雄逐鹿乱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