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贺青丝火了(2 / 2)

口碑如同旋风,从县城刮向周边的市镇。邻县的百货公司闻风而动,采购员的吉普车直接开到了红旗服装厂的门口,拉着王厂长的手要求加大供货量。

王厂长看着仓库里迅速减少的库存布料和雪花般飞来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对贺青丝的态度更是从最初的合作变成了近乎言听计从。厂里的工人们也因为产量大增、奖金提高,而对这位空降的“贺老师”心服口服。

扎根乡土:艾家村的“金手指”

艾家村的外加工点也迅速扩大。钉扣子、锁边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贺青丝开始将一些简单的绣花图案(如袖口的小草叶、衣襟上的几何纹)交给李美凤带领的小组完成。李美凤的绣工得到了用武之地,她带领的几个小姐妹绣出的花样,成为了“青丝款”又一个独特的卖点。

加工点的收入虽然微薄,但对于以往只能靠工分生活的农村妇女来说,却是一笔能够自主支配的、实实在在的进项。她们可以用这钱给孩扯布做件新衣,买些零嘴,或者悄悄攒起来,脸上笑容多了,腰杆也挺直了些。萧卿卿更是成了加工点的小组长,变得自信开朗了许多。

贺青丝常常在加工点忙碌,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讲解。她不仅教技术,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审美和自信。

“美凤,这个叶子的颜色过渡可以再自然些。”

“张婶,您看这个线迹,匀称细密本身就是一种美。”

她的声音如同春风,吹拂着这个小小的加工点,也吹开了艾家村女人们心中那片关于“美”和“自我价值”的田野。

暗流与远方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厂里那个曾被李副厂长倚重、风格保守的老裁缝孙师傅,就时常阴阳怪气,认为贺青丝的设计“华而不实”,带坏了厂风。李副厂长虽然因为效益大增暂时闭上了嘴,但眼神中的不甘并未散去。

这些,贺青丝都看在眼里,却并不十分在意。在绝对的实力和效益面前,这些杂音终究会消散。

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夜深人静时,她在灯下绘制着新的图样。那是一组融合了中国水墨画意境与西方立体剪裁的设计,她将其命名为“东方晨曦”系列。线条飘逸,色彩清雅,盘扣、刺绣等传统元素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古典又现代。

她知道,清库存、占领国内市场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实现那个“赚外汇”的梦想,必须拿出足以惊艳世界的东西。她需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将“东方晨曦”推向更广阔舞台的机会。也许,可以通过沈昭珩的渠道?或者,元元那边是否也能建立起与香江的联系?

贺青丝收起图纸,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只有零星几点寒星闪烁。前路虽有未知的挑战,但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期待。

红旗服装厂因她而焕发生机,艾家村因她而萌发新的活力。贺青丝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卫子戚的未婚妻”,而是在黑省这片土地上,凭借自己的才华与魄力,一步步织就属于自己锦绣前程的独立女性。

她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