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吧。”
妇人侧过身,将大门完全打开。
李砚秋和方明迈步而入,门外的喧嚣仿佛瞬间被隔绝。
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宽敞的青石板庭院,打理得一尘不染。
东边墙角种着几竿翠竹,西边则是一个小小的花圃,几株秋菊开得正盛。
院子正中,一棵不知年岁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洒下一片浓密的绿荫。
树下,一个身形清瘦的老人,正拿着一把大剪刀,专心致志地修剪着一盆罗汉松的枝叶。
老人须发皆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动作不疾不徐,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沉静儒雅的气度。
李砚秋只看了一眼,心中便有了判断。
这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风骨都刻在了骨子里。
“当家的,有客人来了。”
妇人轻声说了一句。
老人停下手里的剪刀,缓缓直起身,转了过来。
他的目光很沉静,像一汪古井,扫过方明,最后落在了李砚秋的脸上。
方明连忙上前,恭敬地鞠了一躬。
“王老先生,打扰您了。”
他又一次介绍了李砚秋的来意。
王老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
“进屋喝杯茶吧。”
他放下剪刀,率先朝堂屋走去。
妇人对他们温和一笑,也跟着进了屋。
堂屋里陈设简单,却处处透着雅致。
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一张八仙桌,几把太师椅,擦得油光锃亮。
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墙那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塞满了各种泛黄的旧书。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和茶香。
“坐。”
王老指了指椅子。
妇人很快就端上了两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年轻人,想买我这院子?”
王老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目光平静地看着李砚秋。
他的眼神里没有轻视,只有探寻。
“是的,老先生。”
李砚秋坐得笔直,不卑不亢地迎上他的目光。
“我家里人多,想在县城里找个大点的住处,安顿下来。”
“哦?家里人?”
王老来了些兴趣。
“家里还有什么人?”
“我母亲,姐姐,还有嫂子和侄女。”
李砚秋的语气很坦诚。
“我母亲在乡下操劳了一辈子,我想接她来城里享享清福。”
“我四哥在部队当兵,家里只有嫂子拉扯孩子,不容易。我想让孩子在城里上学,接受好一点的教育。”
他没有说自己多有钱,也没有谈什么生意。
这番话,让王老的眼神柔和了下来。
他也是个极其看重家族和传承的人。
李砚秋这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一旁的方明听得心里直打鼓,生怕这位李老板的“穷家底”惹得老先生不快。
就在这时,堂屋的门帘一挑,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男人看到屋里的两个陌生人,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爸,妈,这二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