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吧?我给你做饭去。”
张玉梅抹了把眼泪,转身就要去厨房。
“家里有白面,我给你下碗面条。”
“白面?”
李砚华十分好奇自己的家庭情况,什么时候能吃上白面了。
他跟着妻子走进厨房,一眼就看到了墙角那个鼓鼓囊囊的白面口袋。
他走过去,伸手用力按了按,实的。
这边的动静,惊醒了西屋的蒋春兰。
她披着衣服走出来,看到堂屋里站着的高大身影,愣住了。
“砚华?”
“妈。”
李砚华喊了一声。
“你这孩子,回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
蒋春兰又惊又喜,快步走上前,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
“瘦了,也黑了。”
她一边念叨,一边往厨房里看。
“玉梅,做饭多放点肉臊子!”
“哎!”
厨房里传来张玉梅清脆的应答声。
蒋春兰拉着儿子坐下,急切地问。
“这次回来,能待几天?”
“待不了。”
李砚华摇了摇头。
“天亮前就得走。”
蒋春兰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心疼。
“这么急……”
李砚华的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妈,家里……这是怎么了?”
“大丫胖了,还有新棉衣,哪来的白面……”
蒋春兰打断了他。
“先吃饭,吃饱了再说。”
很快,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了上来。
雪白的手擀面,上面浇着一层厚厚的肉臊子,
李砚华的喉结动了动。
他没再多问,端起碗,埋头就吃。
一大碗面,连汤带水,几分钟就吃得干干净净。
他放下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妈,现在能说了吧?”
他看着蒋春兰,眼神执着。
蒋春兰笑着说道,
“都是你弟弟,砚秋弄回来的。”
“砚秋?”
李砚华眉头一皱。
“他哪来这么大本事?”
“你弟弟,得了咱家老祖宗的指点,开了窍了。”
蒋春兰压低了声音,说得半真半假。
“他现在会打猎了,前两天弄回来几头野猪,肉拿去跟人换了粮食,还给你五妹换了个供销社的工作指标。”
李砚华听得目瞪口呆。
打猎?换粮食?还换了工作指标?
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说书先生嘴里的故事。
“妈,你别开玩笑了。”
他是个军人,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根本不信这些。
“我跟你开这玩笑干啥?”
蒋春兰瞪了他一眼。
“不信你问你媳妇。你吃的这碗面,就是砚秋换回来的。”
李砚华看向张玉梅,张玉梅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沉默了。
碗里残留的肉香还在提醒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女儿红润的脸蛋,妻子身上没有补丁的衣服,那沉甸甸的白面口袋……
他脑子里乱成了一团浆糊。
“天不早了,我该走了。”
李砚华站起身,从军大衣的内兜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
他打开手帕,里面是一沓钱。
他数出十张大团结,递给蒋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