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都发了话,再没人敢质疑。
剩下的,便只有那浓得化不开的羡慕和嫉妒。
“砚秋啊,你这门路也太广了!”
“是啊是啊,咋就给你碰上这好事了?”
一个媳妇看着李砚秋,眼神火热,搓着手上前一步,试探着问道:“砚秋,你看……你能不能帮婶子问问,那百货商场,还要不要人?我家那口子,力气大得很!”
这话一出,像是打开了什么开关。
“对对对!我家小子也行!”
“还有我家闺女,手脚可麻利了!”
村民们的热情,像是要把李砚秋淹没。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城里的金光大道,都想跟着沾点光。
李砚秋心中早有预料,他抬起手,往下压了压。
嘈杂的人声渐渐平息下来。
“各位叔伯婶子,大家静一静。”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大家以为这工作是大白菜,说有就有吗?”
他叹了口气,开始讲述自己早已编好的故事。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我去水库钓了多少鱼吗?”
众人一愣,随即纷纷点头。那两百多斤鱼,可是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我拿着那些鱼,去了好几趟县城,才托人搭上了县里一个研究所后勤的钱主任。”
李砚秋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我把那两百多斤鱼,再加上一些山货,一股脑全给了那位钱主任,这才从他手里换来了这么一个指标。”
“两百多斤鱼?”
人群中发出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在这个年头,两百多斤鱼是什么概念?那能换多少粮食,能救多少条命!
“那位钱主任的爱人,正好就在百货商场管人事。人家看我实在,这才松了口。而且,也就这么一个指标,是人家马上要退休的亲戚留下来的,再多,就没有了。”
李砚秋的话,半真半假,却合情合理,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众人先是震惊于他手笔之大,随即,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一盆冷水彻底浇灭。
只有一个指标。
已经给李诗宁了。
场院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是这次,气氛中多了几分失望和惋惜。
不少人在心里暗骂那个素未谋面的“钱主任”是个傻子,两百多斤鱼,就换个工作指标?真是不会过日子!
但同时,他们看向李砚秋的眼神,也彻底变了。
这小子,不仅有本事,有门路,更有魄力!
李砚秋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他知道,这个说法虽然堵住了悠悠之口,但也埋下了隐患。
人怕出名猪怕壮,红眼病这种东西,在哪个年代都不少见。今天这事一过,自己家,算是彻底成了村里的焦点。
以后的行事,必须更加谨慎才行。
李砚秋看着眼前一张张或明或暗的脸,知道必须再加一把火,将这股即将烧向自家的邪火,引到别处去。
他抬起手,再次压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