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秋查看了一下产量。
小麦,亩产一千一百斤。
水稻,亩产一千八百斤!
这个数字,在这个年代,足以让任何人疯狂。
他留下足够明年播种的种子,将其余的粮食,全部用意念加工成了精米和白面。
雪白的面粉和剔透的大米,被分门别类地装好,整齐地码放在木屋的角落里。
看着这些足够全家人敞开肚皮吃上一整年的粮食,李砚秋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温饱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是时候再去一趟黑市了。
翌日天光微亮,鸡鸣声穿过薄薄的窗纸,唤醒了沉睡的村庄。
早饭是稀薄的地瓜粥,蒋春兰心疼地看着李砚秋只喝了一碗就放下筷子。
“再吃点,你这孩子,饭量怎么越来越小了。”
李砚秋笑了笑,将几个温热的窝头用布包好。
“娘,我吃饱了。等会儿上山转转,活动活动筋骨。”
蒋春兰的眉头立刻就拧了起来,声音也高了半分。
“又去?那山里多危险!安生在家待着不行吗?”
她嘴上抱怨着,手里的动作却没停,又往李砚秋的布包里塞了一个窝头。
“拿着,饿了就吃,早点回来!”
李砚秋点点头,心里暖洋洋的。
他拎着布包,迎着清晨的凉风走出了院子。
如今的身体,早已不是当初那副孱弱的模样。
灵泉水日夜改造着他的体魄,原本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不过是闲庭信步。
山林间的空气带着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
他脚步轻快,半个小时后,便抵达了上次布置陷阱的地方。
陷阱还在,只是那个硕大的南瓜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些被啄食得乱七八糟的瓜瓤和瓜皮。
周围的泥地上,印着几串清晰的爪印。
是野鸡。
李砚秋的嘴角微微勾起。
看来这天然的诱饵,效果还真不错。
他没有在原地过多停留,而是继续向着山林深处走去。
越往里走,树木越是高大茂密,人迹也愈发罕见。
最终,他在一处隐蔽的山泉边停下了脚步。
泉水清澈见底,从石缝中汩汩流出,汇成一汪小潭。
这里安静,不会有人来。
李砚秋确认四周无人后,心念一动,几只正在林间觅食的野鸡,瞬间被他收进了空间。
空间里,时间仿佛静止,那几只野鸡保持着低头啄食的姿势,一动不动。
做完这一切,他才松了口气。
午饭就在这里解决。
他熟练地在泉水潭里摸出两条肥硕的草鱼,又从空间里取出一只处理好的野鸡。
升起一小堆篝火,一条鱼用树枝穿着烤,另一只鸡则用早就备好的荷叶和黄泥包裹起来,做成了叫花鸡,埋进火堆下的热土里。
很快,烤鱼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鱼皮被烤得焦黄酥脆,滋滋地冒着油光,鱼肉雪白细嫩。
李砚秋撕下一块,放进嘴里,鲜美的滋味在舌尖上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