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进行分类、整理。(2 / 2)

“还有,‘焚书’、‘坑儒’。”赵天成毫不客气地点出这两个敏感词,厅内空气瞬间几乎凝固。

“陛下追求思想统一,加强控制,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手段是否过于粗暴?有没有事先‘调查’清楚哪些书真正有害,哪些学说只是观点不同?有没有‘研究’过这种极端手段会带来怎样的反弹和长期后果?比如,导致许多有用的技术典籍遗失?比如,让天下读书人寒心,甚至逼得一些人走向对立面?”

他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很多时候,一个好的目标,会因为错误的方法,尤其是基于片面、虚假信息而制定的方法,导致灾难性的结果。这就是不懂、不做、做不好‘调查研究’的代价!血的代价!”

扶苏听得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先生所言,字字诛心,却又无法反驳。他想起父皇有时因某些奏报而震怒,下达的一些严苛指令,其背后是否也缺乏了对实际情况更周全的“调查”与“研究”?

李焕内心掀起惊涛骇浪。他一直以为治国只需熟读经典、恪守律法即可,如今方知,若不洞察真实世情,所有经义律法都可能成为脱离实际的空文,甚至害民的恶法!调查与研究,实乃为政之基!

王铮则从另一个角度受到了震撼。商机源于信息差,而国政安危更系于信息之真伪。若能将这种“调查研究”的方法用于分析市场、判断大势……其价值简直无可估量!

赵天成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走回黑板前,敲了敲“调查”和“研究”四个字。

“那么,到底什么才叫真正的‘调查’?什么才叫有效的‘研究’?”他缓缓说道,“不是我刚才批判的那种走马观花、道听途说!那叫糊弄事!”

“真正的调查,首先要‘下沉’!”他加重语气,“沉到最底层去!不要只待在郡守府、县令衙。要去田埂上,跟老农聊天,看看庄稼长势,问问收成如何,赋税重不重,徭役忙不忙。要去作坊里,看工匠怎么干活,工具顺手不,材料贵不贵。要去市集上,听听商贩怎么吆喝,看看物价波动,百姓买不买得起。甚至……要去那些阴暗的角落,看看那些活不下去的人,他们为什么活不下去!”

这番话描绘出的场景,与这些权贵子弟平日的生活相去甚远,让他们感到一阵不适和……莫名的触动。

“其次,要‘多听’!”赵天成继续道,“不能只听当官的,还要听老百姓的;不能只听富人的,还要听穷人的;不能只听一种声音,要听不同的,甚至反对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记住,那些好听的话,未必是真话;那些难听的话,往往藏着真相!”

“第三,要‘多看’‘多问’!”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补充,“看,不能光看表面,要看细节,看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地方。问,不能泛泛而问,要抓住关键,追问到底,就像我之前教你们的‘追问法’,一层层剥,直到找到根源。别怕麻烦,别怕得罪人!你们是去了解真相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至于‘研究’,”赵天成换了一块黑板,“不是在书房里闭门造车,对着竹简空想!是把调查来的大量、零散、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