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博览群书,却从未在任何典籍中见过这个词。
蒙稷一脸茫然:“经济?是经营、济世的意思吗?”他只能从字面上勉强理解。
王铮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恐怕又是一门迥异于以往所学的新学问。
姚远虽然依旧板着脸,但眼神也不由自主地被黑板上的字吸引。
扶苏则屏息凝神,他知道,先生又要开始传授那些足以颠覆认知的道理了。
“没错,经济学。”赵天成转过身,背对黑板,面向众人,“简单说,就是研究人和社会怎么弄到东西、怎么分东西、怎么用东西的学问。”
他这个解释过于直白,甚至有些粗俗,让
赵天成不管他们怎么想,继续说道:“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没啥?跟你们读的圣贤书比起来,好像上不了台面?”他嗤笑一声,“那我问你们,人活着,第一要紧的事是什么?”
“修身齐家?”
赵天成摇头:“扯淡!人活着,第一要紧的是吃饭!是活下去!饭都吃不饱,穿不暖,房子漏风,你跟我谈忠君爱国?谈修身齐家?那都是空中楼阁!”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你们生来富贵,没饿过肚子,当然觉得这些东西不重要。但你们出去看看,这咸阳城里,这大秦天下,有多少人为了下一顿饭在哪里而发愁?有多少人辛苦劳作一年,却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这话让一些子弟低下了头。他们并非完全不谙世事,家族中也有田产庄园,知道底层黔首的生活艰辛。
“经济学,研究的首先就是怎么让更多人能吃饱饭,能穿暖衣,能让这天下创造的财富变得更多。”赵天成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仁政’?不是最根本的‘治国平天下’?”
扶苏心中一震,先生此言,将“经济”之事拔高到了与儒家“仁政”、法家“强国”同等,甚至更为基础的位置,这与他以往所学截然不同。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说起。”赵天成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圆圈,在里面写了“物”字,“这个东西,比如一石粟米,一件陶器,它自己会不会变多?”
“自然不会。”蒙稷闷声回答。
“对,东西自己不会下崽。”赵天成点点头,“那想要更多的东西,怎么办?”
“生产。”李焕答道,“农夫耕种,工匠制作。”
“没错!”赵天成在黑板上“物”字旁边写了“生产”二字,“生产,就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这是经济学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环。没有生产,一切都是空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但是,光生产出来就行了吗?比如一个农夫,他今年收成好,打了十石粟米,他自己一家吃不完,但他需要盐、需要布、需要铁农具。怎么办?”
“以物易物。”王铮回答道,“用多余的粟米去换所需之物。”
“对!”赵天成又在黑板上写了“交换”二字,“这就是第二个关键环节,交换。通过交换,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自己生产的东西也有了价值。”
他看向众人:“你们觉得,是所有人都自己种地、自己织布、自己打铁好,还是有人专门种地,有人专门织布,有人专门打铁,然后互相交换好?”
“自然是分工好。”冯劫开口道,“《管子》中亦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各司其职,则国力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