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博弈论(2 / 2)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胃口。

才继续说道:“这东西,不像文字那样有具体的模样,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则’,玩的是策略、是预期、是心理。说白了,就是在一个局里头,你怎么根据别人的可能选择,来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同时,别人也在猜你怎么选……就这么互相算计,最后达到一个……嗯,暂时平衡或者某个结果。”

扶苏听得全神贯注,急忙追问:“博弈之道?先生可否详述?此道……竟有如此神通,能预判抉择?”

“预判谈不上百分百,但能大大提高你赢面或者避免最坏结果。”

赵天成嘿嘿一笑,“这东西,在我的家乡,有人把它掰开揉碎了研究,甚至搞成了一门大学问,叫做——博弈论。”

“博弈……论?”扶苏重复着这个陌生而奇特的词汇,心跳莫名加速。

“对,博弈论。”赵天成肯定道,“它研究的核心,就是理性决策者,也就是会算计利弊的人在战略互动情境下的决策规律,也就是说你的选择会影响别人,别人的选择也会影响你,以及这些决策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均衡状态。”

牢房的空气仿佛再次凝固,扶苏屏息凝神,等待着赵天成揭开这名为“博弈论”的神秘面纱。

“先生,这博弈论从何说起?其理甚为玄奥,可否以一例明之?”扶苏急切地追问。

赵天成略一思索,便开口道:“好,就说个最简单的,也是这博弈论里最出名的一个局,叫囚徒困境。我给你编个大秦现成的例子,你一听就懂。”

“假设廷尉府抓了两个疑似六国余孽的细作,分别关押审讯。狱吏对他们各自说:你若招供,指认对方是主谋,而对方不招,那你算戴罪立功,立刻释放,他算抗法,判枭首。若你俩都招了,那都算认罪,但念在坦白,各判黥面戍边。若你俩都不招,那证据不足,最多各打二十大板,关几个月就放了。”

扶苏点头:“此乃审讯常用之策,意在分化瓦解。”

“对。”赵天成继续道。

“现在,你替其中一个细作想想,他怎么选?他不知道对方会怎么选。”

扶苏沉吟片刻,道:“若他不招,对方招了,则他死,对方活。风险极大。若他招了,对方不招,则他活,对方死。若都招,则同受苦役。若都不招,则同获轻罚。”

“没错。”赵天成引导道,“现在,你替他选,招,还是不招?”

扶苏蹙眉深思,半晌道:“从自身安危计……似乎招供更为稳妥。因为若对方招了,我招可免死;若对方不招,我招可求生。无论如何,招供似乎总能得到比不招稍好或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对极!”赵天成拍了下大腿,“这就是关键!对于每一个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囚徒来说,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自己选择‘招供’,总是比‘不招’更有利。这就是个人的‘理性选择’。”

扶苏立刻反应过来:“然则,若二人都作此想,则二人必然皆选择招供,结果是同被判戍边!这远差于二人都不招所能得到的轻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