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赵天成总结道,“还有一个氛围问题。时代风气形成了,牛人扎堆出现,互相影响,互相切磋,互相较劲。”
“欧阳修提携了苏东坡,苏东坡又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形成一个文化圈子。大家平时写诗填词,书信往来,品评文章,甚至搞点‘文人相轻’。这种高水平的文化交流和竞争,极大地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创新。就像一堆天才凑在一起,想不爆发出点惊天动地的玩意儿都难!”
“所以说,”赵天成摊摊手,“宋朝能出这样的绝美诗词,是制度给了他们地位和底气,国策给了他们空间和闲暇,经济给了他们滋养和舞台,时代命运和个人遭遇锤炼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而文化圈子的互动则推动了水平的极致化。天时、地利、人和,凑齐活了!想不灿烂都难!”
一番长篇大论,条分缕析,深入浅出。
扶苏和李由早已听得如痴如醉,心中对那个遥远的“宋朝”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那似乎是一个文人梦想中的黄金时代——有机会实现政治抱负,有地位受到尊重,有财富保障生活,有自由抒发情怀,即便遭遇挫折,也能在广阔的精神世界里找到归宿和力量。
李由长长吁了一口气,由衷叹道:“听先生一席话,真是…真是茅塞顿开,恍如拨云见日!竟有如此时代…竟有如此文人…学生…心向往之,恨不能生于彼时!”
扶苏也重重点头,眼神发亮:“若能在那般时代,与苏东坡、欧阳修这般人物坐而论道,纵情山水诗文,砥砺学问志节,实乃人生至乐!”
他甚至开始幻想,若大秦也能…
“嘿!打住打住!”赵天成及时打断了两位文艺青年的遐想,“瞅瞅你们那点出息!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啊?宋朝文人日子是爽,可国家呢?军队呢?光靠诗词歌赋能挡住北边的豺狼虎豹?”
一直听得有些无聊、强打精神的蒙海,此刻眼睛猛地亮了,立刻接口道。
“先生说的是!学生正想请教!这宋朝文事如此之盛,那武备呢?莫非也有苏东坡那般用兵如神的名将?先生快讲讲!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大仗、名将?”
赵天成看着蒙海那急切的样子,又瞥了一眼尚沉浸在文治理想中的扶苏和李由,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带着几分唏嘘,几分激昂。
“名将?有!大仗?多得是!而且打得那叫一个惨烈,那叫一个可歌可泣!其悲壮程度,比起你们大秦锐士扫六合,怕是也不遑多让!甚至…更加憋屈,更加令人扼腕!”
这话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连扶苏和李由都从对文治的向往中惊醒,看向赵天成。
“既然蒙海小子想听,那今天就给你们好好讲一段!”赵天成猛地从太师椅上坐直,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瞬间变成了一个说书人,声音也陡然拔高,充满了感染力。
“话说那宋朝,自开国以来,北边就一直不太平。先有辽国,后有金国!这金国,就是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悍勇无比,灭掉了曾经强大的辽国,然后就把矛头对准了富庶的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