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苏公子,老章,我得给你们泼盆冷水。你们大秦,想讲好这个‘天下归一’的故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扶苏脸上的兴奋之色微微一凝:“先生何出此言?方才先生所论,逻辑清晰,直指根本,何以……”
“因为你们大秦自身的历史,有很多‘硬伤’。”
赵天成打断他,语气平淡却直接。
“跟六国那些老牌诸侯比起来,在很多他们看重的地方,你们是处于劣势的。如果只是空泛地喊口号,很容易被对方抓住这些弱点进行反击,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章邯眉头紧锁:“我大秦横扫六合,席卷八荒,国力军力冠绝天下,何来劣势之说?”
“不是指军力和国力,是指‘历史地位’和‘文化认同’这类软性的东西。”
赵天成解释道,“这些东西,在争夺人心、构建认同的时候,有时候比刀剑更重要。你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短板,然后才能想办法去弥补,或者绕过,甚至把水搅浑,让大家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扶苏神色变得凝重:“请先生详加指教,我大秦……有何短板?”
“好,那我就给你们数数。”赵天成掰着手指,“第一,出身问题,或者说‘血统’和‘法理’问题。山东六国,尤其是韩、赵、魏三晋,齐、燕,他们大部分最初的诸侯,要么是周王室的宗亲子弟,比如晋国、燕国。要么是周朝开国的功勋元老,比如姜子牙的齐国。他们的立国,是周天子正式分封的,在周朝的那套体系里,他们是‘自己人’,是正统的诸侯。你们秦国呢?”
赵天成看向扶苏和章邯:“秦人最早的祖先,给周天子干什么的?养马的。非子因为养马养得好,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号曰‘秦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注意,最开始可能只是个‘附庸’,连正式的诸侯都不是。直到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才被正式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而且说的是‘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看见没?是让你们自己去从戎狄手里打,打下来才算你们的。”
“在周朝体系的最初设计里,秦的起点和地位,是无法和那些老牌姬姓或功勋诸侯相比的。六国遗民完全可以拿这个说事,讥讽秦是‘暴发户’,是‘边陲养马的’,得位不正,血统不高贵,不配领导华夏。这是你们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历史叙事上的弱点。”
扶苏和章邯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但他们无法反驳,因为赵天成说的确是史实。
秦的崛起史,确实充满了边陲的艰辛和与戎狄的搏杀,与中原诸侯那种“高贵”的出身不同。
“第二,文化认同问题。”赵天成继续道。
“关中之地,长期与戎狄杂处,风俗习惯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戎狄的色彩。在山东六国,尤其是坚持周礼的鲁国、文化繁荣的齐国看来,秦国是‘蛮夷’,是‘虎狼之国’,‘不识礼义’。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制度更是与六国推崇的‘礼乐’‘仁政’格格不入,被认为是‘苛法’‘虐政’。这种文化上的歧视和隔阂,是真实存在的。你们统一之后,在原来六国的人看来,可能不是‘文明的华夏统一了蛮夷’,反而有点像‘野蛮的秦人用武力征服了文明的华夏’。这种观感,对构建认同极其不利。”
“第三,就是秦法的残酷性。”赵天成的语气依旧平淡,但话语内容却尖锐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