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从邪神开始的旅途 > 第80章 星盟纪元,外交史诗

第80章 星盟纪元,外交史诗(2 / 2)

2.生态互鉴原则:在不泄露核心自然科技的前提下,与对方分享非破坏性的生存技术(如人类的大气改造基础原理,对方的晶体能量储存方式);对于环境恶劣的文明,可提供基于自然科技的生态改善建议,但不强制实施。

3.防御性威慑原则:不主动使用武力,但必须展示足够的自保能力——世界树的远程法则干预、自然科技改造的防御武器(如能吸收能量攻击的藤蔓护盾、能偏转实体炮弹的法则力场)需在必要时展示,让潜在敌意文明明白冲突的代价。

在与硅基文明的第二次接触中,这些准则首次实践。人类代表团携带了两份礼物:一份是能在红矮星辐射下生长的“耐辐藻”样本(体现生态互鉴),一份是世界树能量结晶的防御演示(展示防御性威慑)。硅基高阶晶体通过振动频率表达了兴趣,虽未立即接受共生理念,却同意建立“能量交换站”——人类用改造植物产生的氧气(硅基文明的稀有资源)换取硅基晶体的核能储存技术。

随后的百年间,人类又接触了七个智慧文明,包括以声波为交流方式的“气态云文明”、能与恒星共生的“光翼族”、擅长基因编辑的“虫族联盟”。对每个文明,人类都先派遣“法则分析舰”(搭载世界树分支的特殊飞船)收集其核心法则数据,再制定针对性的外交方案:

-对气态云文明,用星尘藤的声波放大技术与之交流,分享“如何在气态行星中稳定能量场”的经验;

-对光翼族,开放太阳系的恒星能量环供其短暂栖息(遵循法则尊重),换取恒星演化的观测数据;

-对虫族联盟,明确拒绝其“基因融合”的要求(违反人类文明的生存法则),但同意在双方殖民星之间设立“中立生态带”,避免资源争夺。

外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机械合成文明”曾试图用武力夺取绿域廿五号的法则水晶,认为人类的“共生”是软弱的表现。殖民星启动防御系统,世界树的远程法则将机械舰队的能量核心暂时冻结,同时展示了“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能力。机械文明撤退后,通过其他文明得知人类的防御并非虚张声势,最终选择回到谈判桌前。

林奇的神性意识始终关注着这些外交互动,他的法则干预从不直接摧毁对方,而是展示“转化与平衡”的力量——就像世界树对待小行星那样,不毁灭,只引导。这种“以法则服人”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文明意识到:人类文明的扩张不是威胁,而是一种全新的银河生存模式。

第四章:宇宙星盟的雏形,多元文明的共生尝试

当人类文明的殖民星数量达到五十个,接触的银河文明超过三十个时,建立跨文明协作组织的需求日益迫切。契机来自“暗物质风暴”的威胁——一场源自银河系中心的能量风暴,将在百年内席卷猎户臂,其携带的暗物质粒子会破坏行星的法则稳定性,任何单一文明都无法独自抵御。

人类文明率先提出“联合防御倡议”,邀请曾有外交接触的十二个文明在绿域十号殖民星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的场地设在一棵由世界树幼苗长成的“共生之树”下,树体的枝叶由十二个文明的母星植物基因融合而成,象征着多元共存。

会议初期充满分歧:硅基晶体文明主张集中所有核能建造“能量墙”,直接硬抗风暴;气态云文明希望躲入行星内部,避免与风暴直接接触;虫族联盟则提议牺牲边缘星球,保存核心母星。每种方案都基于自身文明的生存法则,却忽视了其他文明的需求。

林奇的人性分身以“自然法则观察者”的身份出席会议,他没有直接提出方案,而是让共生之树释放出“法则模拟场”——场中呈现了每种方案实施后的结果:能量墙会耗尽硅基文明的核心能源,导致其社会崩溃;躲入地下会让气态云文明失去能量来源;牺牲边缘星球会引发连锁反应,风暴威力反而增强。

模拟结果让所有文明沉默。随后,人类代表提出基于自然科技的“疏导方案”:在风暴路径上布置百万个“暗物质转化器”(由星尘藤与各文明的防御技术结合而成),将暗物质粒子转化为可供各文明使用的能量;同时,用世界树的根系基因改造出“空间锚”,固定受影响行星的法则稳定性。

方案的实施需要十二文明的深度协作:硅基文明提供能量核心,气态云文明引导风暴路径,虫族联盟负责转化器的快速生产,人类则提供核心技术与世界树的法则支持。这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模式,正是人类文明内部协同机制的银河版。

暗物质风暴来袭时,联合防御体系发挥了完美作用。转化器将狂暴的暗物质转化为彩色的能量流,如同银河中绽放的烟花;空间锚让受影响的行星平稳度过风暴期。风暴结束后,十二文明在绿域十号签订《宇宙星盟公约》,确立了“多元共生,法则互尊,危机共担”的核心原则——宇宙星盟的雏形由此诞生。

星盟的初期运作依赖三个机制:

-法则议会:由每个成员国派遣的“法则使者”组成,使者必须是能与本文明核心法则深度共鸣的个体。议会的职责是调解文明间的冲突,审批跨文明合作项目,其决策通过“共生之树”的法则共鸣产生,与人类的星网议会机制类似。

-技术共享库:存放各文明的非核心技术,如人类的基础改造技术、硅基文明的能量储存技术、光翼族的恒星观测技术等。入库技术需经过“生态评估”,确保不会对其他文明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联合防御队:由各文明的精英组成,装备融合了多元技术的舰船与武器(如搭载世界树防御法则的硅基战舰),负责应对银河级威胁(小行星带异动、未知文明入侵、法则紊乱区域)。

星盟成立后的五十年,成员国发展到二十三个。他们共同完成了多项壮举:在死寂的“黑洞边缘带”建立了首个跨文明观测站,用联合技术让观测站稳定在黑洞的引力平衡点;改造了被战争摧毁的“荒芜星系”,使其成为星盟的中立贸易区;制定了《银河生态保护公约》,禁止任何文明对有原生生命的星球进行破坏性开发。

林奇的世界树成为星盟的“法则基准”。各文明的法则使者定期访问太阳系,在世界树的树冠穹顶中感受自然大道的平衡,这种体验让越来越多的文明理解了“共生”并非人类的独特理念,而是宇宙法则的终极形态。硅基晶体文明的高阶晶体在一次共鸣中,首次产生了“保护而非吸收”的意识,他们开始在母星种植耐辐藻,尝试构建自己的生态循环。

“星盟不是权力的联盟,是法则的共鸣网络。”林奇的神性意识在世界树核心感知着星盟的运转。每个文明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节点的振动频率或许不同,但通过星盟的连接,最终能汇成和谐的银河交响曲。这种多元共生的尝试,比人类单独的殖民扩张更有意义——它证明了林奇的自然大道,能超越文明形态的差异,成为宇宙级的生存智慧。

第五章:文明外交的未来,从星盟到宇宙共生

宇宙星盟迈入百年之际,人类文明的殖民星已遍布猎户臂的三分之一,人口突破五千亿,成为星盟中体量最大的文明。但人类从未寻求霸权,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星盟的机制完善与“宇宙共生”理念的传播——这种选择源于林奇的引导,也源于千亿人口在自然科技熏陶下形成的集体意识:文明的伟大不在于统治多少星球,而在于能与多少不同的存在和谐共处。

星盟的机制进化体现在“动态会员制”的建立。对于新接触的文明,不再要求立即加入星盟,而是设立“观察员”阶段(通常为百年):观察员可参与星盟的技术共享,却无投票权;星盟会派遣“共生导师”(由各成员国精英组成)指导其理解星盟原则,帮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