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归墟:轮回宝塔镇乾坤》
第一章:乙木通灵,至宝初萌
斩杀兰若寺千年树妖后的第三年,宁采臣已二十五岁。金丹后期的法力在经脉中流转如江河奔涌,见神不坏的肉身外常萦绕着淡淡的佛道金光,三轮七脉彻底贯通,眉心轮睁开时能洞穿三世因果。他站在轮回宗后山的“炼宝台”上,手中托着一枚拳头大小的碧绿色晶石,正是那千年树妖的核心——乙木心。
这枚乙木心历经三载温养,早已褪去邪祟之气,在佛道佛光与轮回符箓的滋养下,表面浮现出天然的六道纹路,隐隐有灵智波动。宁采臣指尖拂过晶石,能清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生生不息之力:“木主生,轮回主转,以乙木为基,恰合‘生灭流转’之理。”
为炼制这本命至宝,他筹备了整整三年。从极北冰原寻来“玄冰魄”,其寒性能镇住乙木心的燥气;自南疆火山深处取得“离火晶”,其炎力可淬炼木行本源;往东海龙宫求得“定海神砂”,能稳固宝体不被阴邪侵蚀;又以早年积累的功德金箔为衣,菩提心经的佛意为魂,再辅以三百余种天材地宝,终于集齐了炼宝所需的全部材料。
炼宝台早已布下“九九轮回阵”,阵眼处是用东海玄冰铁铸就的炼宝炉,炉底刻满佛道符文与国术拳印。宁采臣深吸一口气,将乙木心投入炉中,随即打出三道法诀:第一道引金丹法力为火,炉中顿时腾起幽蓝色的火焰;第二道催佛道三轮七脉之力为钳,将天材地宝按序投入炉中;第三道以六道轮回拳意为模,强行将六道法则烙印入材料之中。
“以我精血,融尔灵智;以我神魂,铸尔根基!”他咬破舌尖,一口蕴含武道至阳之气与佛道慈悲之意的精血喷入炉中。精血与乙木心相融的刹那,炉中爆发出璀璨的绿光,整座炼宝台剧烈震颤,六道虚影在炉口盘旋,发出隐约的雷鸣——那是至宝诞生前的异象。
接下来的百日,宁采臣不眠不休,日夜守在炼宝炉前。他时而以顶轮佛光净化材料中的杂质,时而以心轮慈悲调和阴阳冲突,时而以海底轮之力稳固木行本源。每当六道法则与乙木心产生排斥,他便打出一记六道轮回拳,以拳意演示“轮回流转”之理,强行让宝胚领悟法则真意。
第一百日清晨,炼宝炉发出一声清越的鸣响,炉盖冲天而起。一道碧金色的光柱破炉而出,在空中凝聚成一座丈高的玲珑宝塔:塔分六层,每层塔身颜色各异,底层漆黑如墨,往上依次呈灰、黄、青、红、金六色,分别对应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六道;塔身雕刻着无数符文,既有佛道的卍字印,又有仙道的轮回纹,更有国术的拳痕,流转着淡淡的功德金光。
宁采臣探手一招,宝塔化作一道流光落入掌心,缩成三寸大小。他指尖轻抚塔身,能清晰感受到六层塔室中流转的不同法则之力,以及乙木心与自己心神相连的灵动感——这便是他耗费三年心血炼制的本命至宝,轮回宝塔。
第二章:地狱道成,业火炼魂
轮回宝塔的第一层,对应六道中的“地狱道”。此层需以业火之力炼化恶鬼戾气,是宝塔度化众生的根基。宁采臣选择在一处名为“枉死渊”的凶地完善此层——此地是百年前战场遗迹,积尸百万,怨气冲天,盘踞着数千厉鬼,寻常修士不敢靠近。
他立于渊边,将轮回宝塔托于掌心,低喝一声:“地狱道,开!”
宝塔第一层应声亮起,漆黑的塔门大开,一股无形的吸力从塔中涌出。枉死渊中的厉鬼们仿佛受到召唤,纷纷化作黑烟向宝塔聚拢,这些鬼魂个个青面獠牙,带着浓烈的血腥味,正是生前造下杀孽的凶徒所化。
“入我塔中,当受业火炼魂!”宁采臣运转佛道心轮,将慈悲之意注入宝塔。塔内的地狱道空间中,顿时燃起熊熊业火——这不是凡火,而是由乙木心的木行本源与离火晶的炎力交融而成的“轮回业火”,专烧魂魄中的恶念与戾气,却不伤魂体根本。
厉鬼们涌入塔中,顿时发出凄厉的惨叫。业火焚身的痛苦迫使它们浮现出前世的罪孽:有的是屠城的将领,在业火中重复着挥刀砍杀平民的场景;有的是背主的叛徒,在火中体验被万箭穿心的滋味;有的是害命的盗匪,在烈焰中感受着受害者的恐惧……这正是地狱道的真谛:以“果报”显“因业”,让恶鬼在痛苦中醒悟自身罪孽。
宁采臣端坐于渊边,以心神监控塔中变化。他发现,有部分厉鬼在业火中始终顽抗,甚至因痛苦变得更加狂暴。对于这类“恶根难除”之辈,他便催动宝塔,让业火之力加倍,直至将其恶念彻底焚烧干净,只留下纯净的魂核,待日后重入轮回时从畜生道开始修行,以偿还前世罪孽。
而对于那些在业火中流露出悔意的厉鬼,他则引菩提心经的慈悲之力入塔,在业火中开出一朵朵青色莲花,护住它们的魂体核心。有个生前为刽子手的厉鬼,在业火中看到自己斩杀的无辜者向他泣诉,终于崩溃大哭,跪在塔中忏悔自己助纣为虐的过往。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宁采臣微微一笑,指尖弹出一道轮回符,送入塔中。符光落在那厉鬼身上,业火顿时熄灭,它的魂体化作一道白光,被送往宝塔上层的“人道”空间,等待转世为人的机会。
三日三夜后,枉死渊的厉鬼被收纳一空。宁采臣收起轮回宝塔,只见第一层塔身的黑色愈发深邃,表面的地狱道符文闪烁着红光,隐隐能看到塔内业火流动的轨迹。宝塔传来清晰的意念:已炼化厉鬼三千六百只,其中三百六十只悔悟,可入人道轮回;其余三千二百四十只恶念深重,需在塔中继续受业火淬炼,待戾气尽消方可转世。
离开枉死渊时,宁采臣回头望去,只见往日阴风呼啸的深渊上空,竟透出了淡淡的天光。他知道,这处被诅咒的土地终于重归安宁——而这,只是轮回宝塔镇世之功的开始。
第三章:饿鬼畜生,两道同臻
完善地狱道后,宁采臣将目光投向第二层“饿鬼道”与第三层“畜生道”。这两道的众生多因“贪”“痴”二念堕入,需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其放下执念。
饿鬼道的众生,多是生前贪得无厌之辈,死后魂体永远处于饥渴状态,喉咙细如针尖,肚腹大如鼓,却无法进食。宁采臣特意前往“弱水泽”——此地的弱水能映照出魂魄最渴望的事物,却一碰即碎,最能破除“贪”念。
他在泽边展开轮回宝塔,第二层塔门大开,发出柔和的吸力。附近游荡的饿鬼们被吸引而来,它们个个形容枯槁,眼中充满对食物的疯狂渴望,看到宝塔便如见救命稻草,争先恐后地涌入。
进入饿鬼道空间后,鬼魂们眼前出现了无数珍馐美味:烤得流油的烤鹅、香气扑鼻的糕点、晶莹剔透的鲜果……皆是它们生前最贪恋的食物。饿鬼们疯狂扑上去,却发现那些食物一触即散,化作泡影。反复几次后,鬼魂们陷入绝望,有的甚至开始撕咬同类。
“贪念不止,饥渴不休。”宁采臣的声音透过宝塔传入,“你们生前囤积居奇,夺人口粮,如今的饥渴,不过是昔日因种下的今日果。”
他引弱水水灵气入塔,在饿鬼们面前化作一面水镜,镜中显现出它们生前的场景:有粮商看着灾民饿死却不肯开仓放粮,有财主为争夺家产毒死兄弟,有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若能放下贪念,便饮此‘忘忧水’。”宁采臣取出菩提子露,与弱水交融成清泉,注入塔中。有个生前为盐商的饿鬼,在水镜中看到自己垄断盐价,导致数户百姓因无盐而死的画面,终于痛哭流涕,主动走向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