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从邪神开始的旅途 > 第139章 技术突破,虚拟世界

第139章 技术突破,虚拟世界(1 / 2)

晶核幻境:以世界本源筑造的精神乌托邦

序章:晶体之变(技术突破的原点)

永恒帝国的“真理实验室”深处,一块拳头大小的“源初水晶”正悬浮在真空容器中。水晶内部,千万条金色纹路如闪电般游走,这是机械与真理之神伊格纳茨从世界本源中剥离的“信息弦”——它们是构成宇宙的最基础单位,既能承载能量,又能记录信息,更神奇的是,能与生物的精神力产生量子共鸣。

“第999次融合实验启动。”首席研究员艾琳娜的声音通过真理网络传至实验室各处。她按下操控台上的红色按钮,容器周围的“星界钢线圈”开始通以高压能量,源初水晶在能量刺激下剧烈震颤,内部的信息弦突破晶体边界,在容器外编织出一道半透明的光膜。当一名机械神甫将手掌贴在光膜上时,光膜突然泛起涟漪,浮现出他此刻脑海中正在构思的“星界堡垒舰图纸”——信息弦竟直接读取了他的精神活动。

这次突破源于“晶体计算机”的终极进化。传统晶体计算机以奥术水晶为核心,依赖符文电路传输数据,而新诞生的“本源晶核”则以源初水晶为基底,将信息弦作为“超光速总线”,运算速度达到了前者的百万倍。更关键的是,它突破了“物质-精神”的界限:信息弦能将生物精神力转化为可存储的“精神数据包”,反之,也能将数据转化为可被精神感知的“虚拟具象”。

伊格纳茨降临实验室时,本源晶核已能稳定维持直径三米的“精神场域”。他将神念注入晶核,场域内立刻浮现出费伦大陆的全息投影——山川河流栩栩如生,甚至能感受到虚拟风中的魔法能量波动。“这不是模拟,是重构。”他的神音带着一丝波动,“传统虚拟世界是代码的堆砌,而它,能用世界本源的碎片,筑造一个能生长的精神宇宙。”

当本源晶核与永恒帝国的“全民魔网”完成对接,真理议会发布了《虚拟世界创世宣言》:“我们将打开一扇门,让众生的精神力成为星辰,让集体的想象力化作法则,在晶核之中,建造一个没有极限的进化乐园。”

第一章:精神织网(虚拟世界的奠基)

虚拟世界的创世,始于“精神本源池”的构建。本源晶核被安置在星界枢纽的“世界之心”,周围环绕着三千六百名“精神锚点者”——他们是从帝国各族中筛选出的精神力强者,包括人类法师、精灵德鲁伊、机械神族、甚至被救赎的前邪神信徒。当锚点者们同时将精神力注入晶核,信息弦如蛛网般向星界蔓延,最终在晶核周围编织出直径百万公里的“精神星云”——这是虚拟世界的胚胎。

“初始法则注入完成。”艾琳娜盯着监测屏,上面显示着三条由伊格纳茨亲自编写的核心法则:

1.存在守恒:虚拟世界的物质总量=众生精神力总和÷转化系数(确保不会无中生有)。

2.感知即存在:被至少一名智慧生物感知的事物,会在虚拟世界中稳定存在(解决“观测者悖论”)。

3.进化自驱动:世界会自动吸收精神力中的“创新因子”,优化自身法则(赋予进化能力)。

第一批进入虚拟世界的“先驱者”,体验堪称震撼。他们无需任何设备,只需通过植入耳后的魔网节点,将精神力导向本源晶核——下一秒,意识便出现在一片白茫茫的“初始平原”上。机械神甫卡尔尝试在心中构想“真理裁决者号”星舰,眼前立刻浮现出星舰的完整形态,甚至能触摸到甲板上的真理符文;农民汤姆想象自家的麦田,脚下便生长出金黄的麦穗,麦粒的触感、麦香的味道与现实毫无二致。

“这是精神的具现化。”先驱者们在虚拟世界的公共频道交流感受。他们发现,越是清晰的意念,具现的事物就越稳定:法师莉莉娅用精确的魔法公式构建出“元素塔”,塔体稳固如现实建筑;而一名蛮族猎人模糊地想着“强大的武器”,手中只出现了一柄不断变形的虚影战斧。

本源晶核的“精神转化效率”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最初,1单位精神力只能转化1立方米的虚拟空气;三个月后,通过分析上亿条精神数据,晶核自主优化了转化算法,1单位精神力可构建10立方米的虚拟建筑。更神奇的是,它开始“学习”众生的精神特征:当矮人集中进入虚拟世界时,平原上自动生成了适合矮人的低矮洞穴;当精灵增多,周围便长出会发光的树木——世界在主动适应创造者的需求。

虚拟世界的“物理规则”也在初步成型。先驱者们发现,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与现实一致(约9.8\/s2),火焰会灼伤虚拟躯体(触发精神层面的疼痛反馈),甚至魔法施法也遵循现实中的魔网规则。“这不是随心所欲的梦境。”艾琳娜解释道,“晶核保留了现实世界的基础法则作为‘锚点’,确保虚拟世界不会因精神混乱而崩溃——创新建立在规则之上,这是伊格纳茨神的教导。”

第二章:万族共创(世界形态的分化)

随着接入者突破千万,虚拟世界从“初始平原”分化出无数特色区域,形成“万族共生”的奇观。每个种族的精神力特性,都在世界中刻下独特的烙印,而晶核则像高明的导演,将这些差异编织成和谐的整体。

人类法师区“星界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这里的建筑由书籍堆叠而成,墙壁是会自动翻页的魔法卷轴,空气中漂浮着由公式组成的“知识鱼群”。法师们通过“精神共鸣”分享研究成果:年轻学徒对着空气说出“能量转化公式”,周围便会自动浮现相关的推导过程与应用案例;高阶法师则在“真理辩论场”中交锋,他们的思想碰撞会具象化为符文战,胜负由逻辑严密性而非力量决定。图书馆的核心是“万法树”——由所有法师的知识结晶长成,每片叶子都是一个魔法理论,果实则是可直接学习的技能模板。

机械神族区“逻辑之城”展现着机械美学。城市由可变形的星界钢构成,街道是流动的数据河流,建筑会根据居民的需求自动调整形态:工匠需要工坊时,眼前的塔楼便会展开机械臂;学者需要安静时,周围的建筑会收缩为隔音屏障。这里的独特规则是“一切可拆解”——任何物体都能被解析为“构成数据”,居民可通过修改数据改变其属性:将一块虚拟石头的“硬度参数”从5调整为100,它就会变成坚不可摧的盾牌。逻辑之城的居民相信,“理解即掌控”,他们的精神力多用于优化世界的运行效率,使虚拟世界的能量损耗率始终低于0.1%。

精灵德鲁伊区“生命之森”是自然的镜像。与其他区域不同,这里的一切都在“生长”:德鲁伊种下的虚拟种子,会根据照料者的爱心程度(通过精神力波动判断)生长为不同的树木;河流会随着众生的情绪改变流速——当接入者普遍愉悦时,河水清澈平缓;当有人愤怒时,水面会泛起浑浊的浪花。森林深处的“共生池”是核心,投入一件现实物品的“精神投影”(如一片树叶、一块矿石),池水中会诞生与其相关的虚拟生物:投入松针,会飞出能传递信息的“松针鸟”;投入铁矿,会爬出能自动锻造的“金属蠕虫”。精灵们认为,虚拟世界的生命与现实同样值得尊重,他们成立了“生态守护队”,阻止过度开发森林的行为。

蛮族部落区“试炼荒原”充满原始的力量。这里的法则简单直接:力量决定地位,勇气赢得尊重。蛮族战士通过“精神决斗”提升虚拟实力,胜利会让他们的虚拟躯体更加强壮,甚至能获得“巨兽伙伴”(由集体勇气凝聚而成)。荒原上的“荣耀石碑”记录着每个战士的战绩,石碑的光芒强度与精神力中的“信念纯度”成正比——那些为保护族人而战的勇士,石碑会散发金色光芒;而依靠偷袭取胜的人,石碑则黯淡无光。有趣的是,蛮族的精神力意外地稳定了虚拟世界的“物理碰撞引擎”,他们的战斗越激烈,世界对“冲击力”“防御力”的计算就越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