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从邪神开始的旅途 > 第70章 美女如云,充实后宫

第70章 美女如云,充实后宫(1 / 2)

万蛇王朝定都燕京的第二十年,一道圣旨从金銮殿传遍九十九州:“为承天序,固国本,现采选天下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凡年十六至二十,容貌端丽,品行淑均者,皆可应选。”

圣旨下达的第三日,金銮殿的龙椅上,林越指尖摩挲着一枚刻有“帝王星”的玉佩。玉佩泛着淡淡的紫金色光晕,映照出他眼底的沉吟——这是他突破陆地神仙境后,从天地规则中感应到的“命格玄机”:帝王命格分三境,“临朝”“统御”“圆满”,而圆满之境,需以“三千佳丽”为引,汇聚天下阴柔之气,与自身阳刚帝王气交融,方能契合天地阴阳平衡之理。

“陛下,各州选秀名册已呈上来了。”秦红捧着厚厚的卷宗走进殿内,案几上的烛火映着她鬓边的银丝——二十年过去,这位曾随林越征战的女将已添了风霜,却更显沉稳,“青州送来三百名,江南五百名,漠北虽地广人稀,也选了八十名……算下来,已有两千三百余人。”

林越翻开卷宗,第一页便是青州知府推荐的女子画像。画中少女眉眼如黛,捧着一卷《万蛇武经》,注脚写着“通武道,善医理”。他微微颔首:“选秀非只看容貌,更要观其气。武道女子气血充盈,能助命格稳固。”

秦红点头,指着江南名册中的一页:“这位苏姓女子,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是前朝翰林,她自幼通读史书,能言善辩,据说曾在演武堂与教头辩论‘武道与教化’,引得千人旁听。”

“有才思者,可掌东宫典籍。”林越指尖划过画像,“漠北的女子呢?”

“多是牧民之女,擅长骑射,性格爽朗。”秦红取出一幅画像,画中女子身着猎装,腰间挂着弓箭,眼神明亮如星,“这位拓跋氏,是大元降将之女,能挽三石弓,曾射杀过雪原狼王。”

林越笑了:“草原女子英气足,可补后宫柔气过盛之弊。告诉选侍官,不必拘于闺阁礼节,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选。”

他放下卷宗,看向窗外的万蛇宫。宫墙已按“九宫八卦”之法扩建,后宫分“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等三十六院,每一院都种着对应女子命格的草木——青州女子居“木院”,植青松;江南女子居“水院”,引活水;漠北女子居“火院”,燃暖炉,只为让她们的气息与宫殿气场相融,日后能更好地助益帝王命格。

“选妃不是玩乐,是国运之事。”林越对秦红道,“告诉天下人,入宫者,其家族可免赋税三年,有子弟者,可入国子监就读。但也需言明,后宫之中,唯贤是举,不重家世,只看品行。”

秦红领旨退下时,见殿角的青铜鼎中,一缕紫气正缓缓升起,缠绕着龙椅上的帝王身影——那是帝王命格开始凝聚的征兆。她知道,这场选秀,不仅是为填充后宫,更是林越以人力撬动天命的关键一步。

第二章:各州才俊(青州·演武堂)

青州演武堂的后院,三百名应选女子正在接受“气脉”检测。一位白发老太监手持玉尺,逐一搭在少女们的腕脉上,玉尺泛出的灵光或明或暗——这是林越特制的“测灵尺”,能感应女子体内的气血与灵韵,灵光越盛,越能与帝王命格相契。

“张姑娘,气血如溪,绵长不绝,是上等。”老太监记下名字,对下一位少女道,“伸手。”

被点名的少女正是卷宗中那位通武道的女子,她名叫张灵素,父亲是青州演武堂的教头。玉尺搭在她腕上时,突然爆发出刺眼的青光,老太监惊呼:“好强的武道气!这等气血,堪比先天境武者!”

张灵素收回手,微微屈膝:“家父教我,女子习武非为争强,只为强身。若能入宫,愿以武道护陛下安康。”

老太监抚须笑道:“姑娘好气度。陛下常说,后宫非温室,是藏龙卧虎之地。”

不远处的场地上,几位擅长骑射的少女正在比试箭法。其中一人拉弓如满月,箭矢射出,竟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绕过terveng的柳枝,精准射中靶心——正是江南送来的苏姓女子,苏婉儿。

“苏姑娘好箭法!”围观者喝彩。

苏婉儿收弓笑道:“这叫‘绕指柔箭’,是从《万蛇武经》的‘蛇形步’化来的。武道讲‘刚柔并济’,射箭亦然。”她目光扫过演武堂的匾额,“听说陛下选妃,是为帝王命格圆满?我倒觉得,三千女子非附庸,是助陛下成‘圣君’的镜鉴。”

这话传到老太监耳中,他暗自点头:此女不仅有才,更有见地,入宫后必能引陛下深思。

三日后,青州选秀结果出炉,张灵素、苏婉儿等五十人入选。临行前,青州知府亲自送行,看着车队中的少女们,感慨道:“万蛇王朝的选秀,真不同往昔。不看缠足,不重珠翠,只看气血、才思……这才是选‘国母之资’啊。”

车队驶出青州城时,天空飘起细雨,雨中却有紫气随行。张灵素撩开车帘,望着远方的燕京方向,握紧了袖中的《万蛇武经》——她知道,此去不仅是入宫,更是要以己身之力,助这位开创盛世的帝王,走完命格圆满的最后一程。

第三章:后宫新貌(燕京·坤宁宫)

第一批入选的五百名女子进入万蛇宫时,正值初夏。坤宁宫的庭院里,新栽的梧桐抽出新叶,与宫墙上的蛇形纹章相映成趣。负责安置的嬷嬷领着众人穿过回廊,讲解着后宫规制:“东六宫住习武女子,西六宫住文墨女子,北六宫住异域女子……每一宫都有演武场、书房、医馆,陛下说,女子当有自己的天地,不可困于闺阁。”

张灵素被分到东六宫的“青鸾殿”,殿内不仅有兵器架,还摆着沙盘,上面标注着漠北的地形。同住的还有三位来自漠北的女子,其中就有那位拓跋氏少女,她正对着沙盘比划:“这里是黑风山口,当年我父在此与陛下的兽王军团交战,若当时能绕后……”

“拓跋妹妹慎言。”张灵素轻声提醒,“陛下胸襟广阔,却也不喜沉溺过往。”

拓跋氏爽朗一笑:“我知道!昨日陛下来视察,见我在殿外练箭,还亲自指点了‘穿云箭’的要诀呢!他说,草原女子的骑射,比宫中侍卫还利落。”

正说着,殿外传来环佩叮当声。苏婉儿带着几位江南女子走进来,手中捧着新制的舆图:“陛下让我们整理各州水利图,说汛期快到了,要提前疏通河道。拓跋妹妹熟悉漠北水系,一起来看看?”

拓跋氏眼睛一亮,立刻凑上前。张灵素看着她们围着舆图讨论,忽然明白林越选秀的深意——这些来自不同地域、身怀不同技艺的女子,并非孤立的“佳丽”,而是能相互协作、各展所长的“助力”,正如天地间的阴柔之气,需汇聚交融,方能滋养阳刚。

入夜后,后宫的“聚贤阁”灯火通明。这里是林越特意设立的“议事处”,每晚都有女子在此讨论国事:江南女子分析漕运利弊,漠北女子提出畜牧改良之法,武道女子则演练新创的“护宫阵法”。林越偶尔会来旁听,有时还会提出问题,与她们辩论。

“陛下,江南盐价波动,是否该启用官盐平抑?”苏婉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