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战略评估(1 / 1)

硝烟未散的阜新城内,“雪狼”团正在舔舐伤口、清点战果,而在数百里外的联军总部,一场更高级别、关乎整个东北战局未来走向的战略评估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敌我态势的箭头和符号密密麻麻,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标注着“雪狼”行动轨迹的那几道凌厉的红色线条。

主持会议的周司令员,手中拿着厚厚一沓由前线汇总、并经参谋部门初步整理的战报和评估材料,目光炯炯地扫过与会的各纵队司令、政委及总部高级参谋。

“同志们,”周司令员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夏季攻势第一阶段,我们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胜利!尤其是阜新—黑山咀一线,不仅重创了敌军第七兵团,更重要的是,我们验证了一种全新的、极具威力的作战模式!”

他拿起一份文件,正是关于“雪狼”团此次作战的详细评估报告。

“大家都已经看过战果通报了,毙伤俘敌、缴获装备,这些硬邦邦的数字,我就不再重复了。”周司令员将文件放下,双手按在桌沿,身体微微前倾,“今天,我们要重点评估的,是‘雪狼’团在此次战役中,所展现出的战略价值!”

他走到大地图前,拿起指挥棒,点在黑山咀的位置。

“这里,‘断脊’行动!林锋同志率领一支精干小队,深入敌后,精准地拔掉了敌军兵团级的前线指挥所!这意味着什么?”他环视众人,自问自答,“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了在关键时刻,瘫痪敌军一个战役兵团指挥系统的能力!这不再是战术层面的袭扰,而是直接影响到战役层面的决定性一击!试想,在未来更大规模的决战中,如果我们在总攻发起前,就能打掉敌人的‘大脑’,那将为我们赢得多么宝贵的主动权!”

指挥棒移动到阜新城。

“再看这里,城市攻坚!‘雪狼’团再次证明了,特种作战并非只能用于奇袭和野战。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他们通过精准侦察、引导拔点、小群突击,极大地提高了攻坚效率,降低了主力部队的伤亡。他们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敌人看似坚固的防御体系,而不是用锤子去硬砸!”

一位纵队司令忍不住插话,语气中带着赞叹:“司令员,说实话,以前总觉得这种小股部队的作用有限,顶多是锦上添花。但这次,‘雪狼’是实实在在雪中送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打掉敌前指,我那边的正面压力骤减,推进速度比原计划快了一天半!”

另一位政委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对士气的提升!现在士们冲锋的时候,底气都足了不少!”

周司令员微微颔首,示意参谋将另一份材料分发下去。“这是根据林锋同志提交的作战总结和经验,由总部参谋部初步整理的《关于特种部队在大型战役中应用价值的几点思考》。里面重点强调了几个方向:一、战略侦察与定点清除;二、引导主力精确打击;三、敌后破袭与心理战;四、城市及复杂地形下的攻坚配合。”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雪狼’的成功,绝非偶然,也绝不能仅仅视为个例。这代表着一种新的作战思想,一种以质量弥补数量、以精准高效取代粗放消耗的作战方式!敌人已经在模仿,组建了‘利刃’、‘黑豹’,虽然被我们挫败,但足以说明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种力量的重要性!”

“司令员的意见是?”有人问道。

“我的意见是,肯定,并且要大力推广!”周司令员斩钉截铁地说,“总部决定:第一,将‘雪狼’团的编制、装备和训练标准,作为试点和样板,总结经验,尽快形成可推广的条例。第二,从各主力纵队、地方部队中,选拔有潜力的骨干,分批前往‘雪狼’团进行轮训,或者由‘雪狼’派出教官团,帮助各部队组建自己的特种作战分队,哪怕一开始规模很小!我们要让‘雪狼’的经验,像种子一样,撒遍整个东北民主联军!”

会场内响起一阵赞同的议论声。这个决定,意味着联军将正式开始系统化、规模化地建设自己的特种作战力量,这无疑是对“雪狼”模式最高的肯定,也标志着联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将向着一个全新的层次迈进。

“当然,”周司令员话锋一转,“我们也要看到问题。‘雪狼’的伤亡,尤其是骨干成员的损失,令人痛心。这说明,这种高风险的作战,对人员素质、训练水平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极致的要求。如何在发挥其尖刀作用的同时,尽可能保存这些宝贵的种子,是我们下一步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

会议持续了很久,对“雪狼”模式的深入探讨、对未来建设的规划、对潜在风险的评估……一项项议题被提出、讨论。

当会议结束时,窗外已是夜深。周司令员独自站在地图前,目光深邃。他知道,今天对“雪狼”的战略评估,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场战役的总结,更是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决战,奠定了一种全新的战术基石。林锋和他的“雪狼”,用他们的鲜血和智慧,为整个东北战场,打开了一扇通往胜利的新大门。

而这扇门后的道路,需要他们所有人,一起去探索,去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