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林锋率领的突袭分队如同暗影般贴附在崎岖的山脊线上,无声地向鹰嘴洞方向迂回。与此同时,在另一条战线上,一场无形的战斗早已打响。
临时指挥所的炭窑里,小陈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守在那台经过多次改装、由缴获的日军电台和部分美制零件拼凑而成的无线电旁。他的手指在旋钮上细微地调整,捕捉着空气中无形的电波。马灯的光晕映在他年轻却异常专注的脸上。
“猎犬呼叫狼穴,听到请回答。”周大海粗犷的声音经过电波的转换,带着一丝杂音在耳机中响起。他率领的佯攻部队已经按照计划,大张旗鼓地向卧狼峪方向推进。
“狼穴收到,信号清晰。按计划行事,保持通讯畅通。”小陈沉稳地回应,同时飞快地在日志上记录下通讯时间和内容概要。他身边,另一位报务员则监听者公共频段的敌军通讯。
“明白!保证闹出大动静!”周大海的声音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随即通讯暂时中断。
小陈没有松懈,他的主要任务并非仅仅是保持与周大海的联系。他纤细的手指在几个关键的频率上来回切换,耳机里传来各种模糊的、加密的甚至仅仅是电流的嘶嘶声。他在寻找,捕捉那个属于“黑豹”的特定信号特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炭窑里只剩下电台运行的微弱嗡鸣和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突然,小陈的眼神一凝,他捕捉到了一串急促的、使用不同加密模式的电波信号,来源方向正是“黑豹”主要活动区域。信号强度在变化,显然对方在移动。
“狼穴报告狼王,”小陈立刻切换到与林锋联系的专用频道,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无比,“捕捉到‘黑豹’指挥频道异常活跃,信号源在向西北方向,即卧狼峪方位移动。判断其主力已被我佯动吸引。”
远在迂回路途中的林锋,隐藏在阴影里,微型耳塞中传来小陈的声音。他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狼王收到。继续监视,注意其通讯模式变化。”
“明白。”
小陈的工作并未结束。确认“黑豹”主力被调动后,他开始了行动的第二步——电子干扰与欺骗。他调整电台,启动了一个自制的、基于缴获设备改造的简易干扰装置。装置发出特定频率的杂波,并不强烈,不足以完全屏蔽通讯,却足以让“黑豹”在卧狼峪方向的部队与后方,以及与可能存在的鹰嘴洞守军之间的通讯变得模糊、不畅,充满噪音。
与此同时,他模仿之前截获的“黑豹”通讯习惯和部分已知代码,向鹰嘴洞方向发送了一条极其简短、充满干扰音的假信息片段:“……卧狼峪……遭遇主力……请求……鹰嘴洞警戒……”信息破碎,似真似假,旨在加剧鹰嘴洞守军的孤立感和疑虑。
这种程度的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或许简陋得可笑,但在1947年的东北山林里,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降维打击。它无法决定胜负,却能在关键时刻扰乱敌人的判断,迟滞其反应,为林锋的突袭创造宝贵的战机。
……
鹰嘴洞,并非一个天然洞穴,而是一处巨大的、如同鹰喙般突出的悬崖下方的凹陷地带,地势险要,仅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以通行。这里确实建立了“黑豹”的一个前沿通讯节点,架设了天线,并囤积了部分弹药和给养,守卫着一个加强班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