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由周大海负责,从各营连抽调最优秀的班长、排长和老兵,组建一支三十人的示范教学分队。要求不仅军事技能过硬,还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耐心。
几天后,第一批来自其他纵队的学员,风尘仆仆地抵达了“雪狼”团的驻地。他们大多是各部队选拔出的侦察英雄、战斗骨干,眼神中带着好奇、审视,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气。
欢迎仪式很简单。林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这些学员带到了训练场。
场上,赵小川正带着狙击分队进行“动态目标精准狙杀”演示。四百米外,几个由绳索牵引、不规则移动的靶子时而快速滑过,时而短暂停顿。只见赵小川和他手下的狙击手们,几乎是靶子移动的瞬间便完成瞄准击发,枪响靶落,弹无虚发。那种举枪、瞄准、击发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和近乎恐怖的命中率,让观摩的学员们鸦雀无声,眼中的傲气渐渐被震惊所取代。
接着是“夜莺”的侦察小组渗透演示。在模拟的“敌军”哨卡前,几名队员利用地形、阴影和极其逼真的伪装,如同融入了环境一般,悄无声息地接近、标记、甚至“无声”解决掉哨兵,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得学员们屏息凝神。
“诸位同志,”演示结束后,林锋走到学员们面前,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你们刚才看到的,不是杂耍,而是经过系统训练后,每一名‘雪狼’战士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总部把大家送来,不是让你们来学花架子的,是要让你们掌握这些能在战场上活下去、并能有效消灭敌人的真本事!”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脸庞:“我知道,你们都是各部队的尖子,有傲气,有资本。但在这里,请先把过去的荣誉放下。特种作战,讲究的是团队,是纪律,是技术,是智慧。我们将毫无保留地把我们摸索出的经验传授给你们,但能学到多少,能否带回你们的部队并生根发芽,就看你们自己的努力和悟性了!”
林锋的话,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位学员的心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雪狼”团的驻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特种兵培训课堂。白天,学员们被混编入“雪狼”的各训练小组,从最基础的体能、格斗、射击,到复杂的侦察、爆破、渗透、狙击技巧,进行全方位的浸泡式学习。晚上,则集中学习战术理论、看图识图、简易通讯以及政治思想课程。
教官们教得认真,也极其严格。周大海的大嗓门经常在训练场上回荡,呵斥着动作不到位的学员;“夜莺”则用她特有的冷静和细致,纠正着每一个潜伏和观察的细节;水生虽然肩伤未愈,不能亲自示范高难度狙击动作,但他结合自身无数次生死对决总结出的经验和心得,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林锋也时常出现在训练场和课堂上,亲自讲解一些关键的战术思想和指挥要领。他从不藏私,将现代特种作战的理念,如“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大的战略\/战术效果”、“信息主导”、“精准打击”等,用最朴素的语言,结合当前战场的实际,深入浅出地剖析给学员们听。
这些来自不同部队的种子,在“雪狼”这块特殊的土壤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养分。他们亲眼见证了“雪狼”官兵那种融入骨髓的纪律性和专业性,感受到了那种不同于普通部队的“精气神”。最初的隔阂与傲气,逐渐被敬佩和强烈的求知欲所取代。
看着这些学员在短短时间内发生的显着变化,林锋站在团部的窗口,心中感慨。他知道,这些种子一旦撒出去,将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星火燎原。未来,会有更多的“雪狼”式的尖刀部队出现,在更广阔的战场上,给予敌人更沉重的打击。
这,或许比他个人在战场上击杀多少敌人,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经验的推广,如同播撒下的种子,必将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孕育出更加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