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后来……确实因为一些战功,得到提拔。但也正因为职位高了,看到的黑暗面就越多。派系倾轧,克扣军饷,欺压百姓,上层官员贪污腐败,接收变‘劫收’……特别是日本人投降后,上面不是想着和平建国,而是急着调兵遣将,准备打内战,把枪口对准自己人。这和我当初当兵打鬼子的初衷完全背离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一些渠道,”林锋在这里措辞非常小心,“接触到了关于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真正抗日救国的宣传,也私下看到过一些进步书籍。两相对比,越来越觉得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有希望。继续留在那边,要么成为内战的炮灰,要么变成欺压百姓的帮凶,这是我绝不能接受的。”
“所以,你就下定了决心,并成功带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北上?”王指导员追问。
“是!”林锋抬起头,目光坦诚,“过程很艰难,需要精密策划,避开耳目,甚至不得不制造一些假象。能带出来的,都是深知我心、同样不愿打内战的铁杆弟兄。我们一路上穿越封锁,遭遇土匪、敌军,很多同志牺牲了……能到达这里,找到组织,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关于北上细节,林锋依旧用“精心策划、利用矛盾、寻找缝隙、遭遇战斗”等概括性语言描述,避免涉及太多无法解释的细节。
王指导员记录的速度慢了下来,他似乎在消化林锋的话。过了一会儿,他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的作战指挥能力,尤其是那些非常有效但不同于常规的打法,比如精准的情报获取、小部队渗透、特种破袭,这些是从哪里学来的?这在国民党军队里似乎并不常见。”
来了!林锋心神一紧,但脸上保持镇定:“一部分是在战场上被逼出来的,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经验。另一部分……不瞒指导员,我认识字后,特别留意搜集和阅读能找到的一切军事方面的书刊,包括一些国外的军事杂志译本,虽然残缺不全,但里面有些关于小队战术、侦察技巧的内容,让我很受启发。我自己也喜欢琢磨,结合实战,慢慢总结出一些门道。加上在教导大队时,接触过一点美军顾问带来的理念,虽然他们主要教的是大兵团作战,但有些单兵和小队技巧可以借鉴。”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战乱年代,通过零星的国外军事资料和实战摸索,造就一个战术意识超前的军官,虽然罕见,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王指导员点了点头,没有再深入追问战术细节,转而问了一些关于北上途中与各地党组织、游击队接触的情况,以及目前侦察连人员的思想状况。
林锋一一如实回答,能说的详细说明,涉及秘密交通线或敏感关系的则模糊处理。
谈话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王指导员问得很细,林锋答得谨慎而坦诚。
最后,王指导员合上笔记本,脸上严肃的表情缓和了许多:“林锋同志,谢谢你坦诚的介绍。你的经历很曲折,你的选择充满了勇气和智慧。组织上会认真研究你的情况。在此期间,希望你继续带领侦察连做好工作,不要有思想包袱。党和人民需要你这样有实战经验、有觉悟的军事干部。”
“请组织放心!我林锋和侦察连全体战士,坚决服从命令,接受组织的任何考验!”林锋站起身,郑重表态。
走出指挥部的地窨子,清冷的空气涌入肺腑。林锋知道,审查的第一关暂时过去了。王指导员的提问虽然细致,但总体上是客观和建设性的。真正的信任,还需要通过未来一场场的战斗和实际行动来赢得。
他抬头望了望东北辽阔的星空,目光坚定。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考验,他已然找到了方向,并将为之奋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