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付张老板(军统)美金两千元,‘清理费’(闸北工人代表刘某某)。”
“八月二十日,收李董事(某商行)法币一千万元,‘疏通费’(确保其侄儿不在汉奸名单)。”
“八月二十二日,支出大洋五百,‘酬谢’《沪上新闻》赵记者(淡化工厂设备丢失报道)。”
“八月二十五日,收宋秘书(某接收大员心腹)名表两只,玉器一盒,换取‘提前查验’上海铁厂精密仪器仓库资格…”
一页页翻下去,触目惊心!时间、人物(多用代号或姓氏职位指代)、事项、金额或物品…记录得清清楚楚。这分明是一本记录着接收大员、军警特乃至无良商人之间权钱交易、贪污分赃、陷害排除异己的黑账本!那个死去的掮客,显然充当了某些见不得光交易的中间人和记账人!
其中,多次出现了“张老板”(指向张孝安)和“王处长”(警备司令部那位李处长)的名字,涉及的金额巨大,事情肮脏。甚至还有几条模糊记录了通过黑市向城外“特殊渠道”出售管制药品和五金材料的条目。
“这东西…”水生凑过来看了几眼,倒吸一口凉气,“这要是捅出去,得炸翻半个上海滩!”
林锋合上账本,面色凝重如水。他知道,“夜莺”带回来的不是功劳,而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烫手山芋。这本账本,就是一颗足以将许多人炸得粉身碎骨的炸弹。它不仅记录了罪恶,更牵动了无数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张孝安如果知道这东西落在了他们手里,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用最疯狂、最残忍的手段将其夺回并灭口。
“消息封锁了吗?”林锋立刻问“夜莺”。
“没人看见我。”“夜莺”肯定地回答,“那条弄堂平时很少有人,下雨天更没人。尸体可能很快会被发现,但没人会联想到我们。”
林锋快速思索着。立刻上交?交给谁?王耀武?他会不会为了大局而压下?或者反而引来更快的灭顶之灾?交给新闻界?风险更大,且可能引发不可控的混乱。
必须谨慎!这本账本,用好了,或许能成为制衡张孝安、甚至撕开上海接收黑幕的利器;用不好,就是催命符。
“加密电告老吴,”林锋迅速做出决定,“‘意外获重要账册,涉及多方高层黑幕,极度危险,请求指示处理方案及安保支援。磐石。’”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通知我们所有人,从即刻起,提高戒备至最高等级。尤其是‘夜莺’,你最近不要单独外出行动。张孝安的鼻子,比狗还灵。”
小小的房间里,空气仿佛都因为那本摊开的账本而变得沉重和危险起来。无形的风暴,正在这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周围急速凝聚。致命的漩涡,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