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晴空与围城 > 第121章 星火的阴谋

第121章 星火的阴谋(1 / 2)

柳如烟那束带着苦涩香气的玫瑰和那条意蕴复杂的短信,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叶凡心中漾开几圈微澜,便迅速沉底,被更为汹涌紧迫的现实浪潮所覆盖。林晚晴的病情渐趋稳定,已可出院回家静养,这让他肩头的重担稍轻。然而,商场的厮杀,从不因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有片刻停歇。

就在叶凡将更多精力转回擎天资本,全力推进“灵汐计算”芯片流片前最后的准备工作,以及“智能星座管家”系统内部测试时,一股阴险的暗流,正借助全球化的信息网络,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起初,只是一些边缘科技论坛和社交媒体上零星的、语焉不详的帖子。标题耸人听闻:《惊爆!擎天资本押注的神经形态芯片存在严重“后门”风险?》、《是创新还是隐患?浅析“灵汐计算”架构可能带来的数据泄露危机》。

这些帖子内容看似专业,引用了大量晦涩的技术术语,断章取义地解读“灵汐计算”公布的少数公开技术文档,牵强附会地将其仿生脉冲神经网络架构与“不可解释性”、“潜在失控风险”联系起来,并隐晦地暗示,这种架构可能被用于未经授权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对采用该技术的企业乃至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由于“灵汐计算”本身知名度不高,且擎天资本对其投资也并未大规模公开宣传,这些帖子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只在小范围内被一些科技爱好者和竞争对手留意到。

但很快,这股暗流开始升级。

几家有影响力的国际财经媒体和科技博客,几乎在同一时间,刊登了看似客观中立的“分析报道”。这些报道不再局限于技术猜测,而是将矛头直指擎天资本的整个“AI大数据赋能”战略。文章称,擎天资本急于打破星火科技的技术垄断,病急乱投医,引入了一家技术不成熟、且存在巨大安全隐忧的初创公司,其旨在构建的“智能星座管家”系统,很可能成为一个收集全球供应链核心数据的巨大间谍工具。

报道中甚至“引用”了所谓“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和“前擎天员工”的证词,言之凿凿地声称擎天内部对于“灵汐”技术的安全性也存在巨大分歧,只是为了资本市场故事而强行推进。

这些报道文笔老辣,逻辑看似严密,将技术风险、商业竞争和地缘政治疑虑巧妙地捆绑在一起,极具煽动性和破坏力。

“叶总!出事了!”陈默几乎是闯进了叶凡的办公室,脸色铁青地将平板电脑递到他面前,屏幕上正是那几篇影响力最大的报道。

叶凡快速浏览着内容,眉头越皱越紧,眼神锐利如刀。他一眼就看出了这背后精心策划的影子。这些谣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精准地打击了擎天资本目前最脆弱的环节——“灵汐计算”技术的公众认知度和信任度。

“查清楚源头了吗?”叶凡的声音冰冷。

“技术团队正在追踪,但这些帖子和报道的发布路径非常隐蔽,使用了多层代理和傀儡账号,短时间内很难锁定确切源头。”陈默语速飞快,“但是,几乎所有报道的最终指向,都对我们与‘灵汐计算’的合作,以及‘智能星座管家’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市场已经开始有反应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陈默的话,叶凡桌上的内部通讯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是投资关系部负责人,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叶总,股价开始异常波动,跌幅已经超过5%!多家机构投资者来电询问关于技术安全性的传闻是否属实!”

紧接着,苏雨墨也推门而入,她显然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脸上惯常的冷静被一层寒霜所覆盖。

“叶凡,消息扩散得很快。我们之前接触过的几个潜在生态合作伙伴,已经临时推迟了原定下周的会谈,表示需要‘重新评估风险’。”苏雨墨的语气凝重,“星火科技这一手,很毒。他们不直接攻击我们的现有业务,而是打击我们未来的想象空间和合作信誉。”

这正是星火阴谋的狠辣之处。他们不需要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证据,只需要在市场上播下怀疑的种子。对于擎天这样试图构建庞大生态的公司来说,信任是比技术更宝贵的资产。一旦合作伙伴和资本市场对擎天的技术路径和安全性格产生疑虑,那么“绕道超车”战略的根基就会动摇。

“沈岱渊那边怎么样?”叶凡问道,他担心这个技术天才承受不住这种无端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