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担忧不无道理,代表了团队内部对潜在风险的警惕,以及对行动效率和安全性的优先考量。
这种分歧直接体现在了具体的工作中。
当需要调用苏氏在欧洲的某个关系网去核实“V”代号相关信息时,陈默主张继续使用,认为此时更换渠道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信号泄露;而赵蕊则坚持启用备用方案,哪怕效率低一些,也要确保信息源的绝对安全。双方各执一词,最终往往需要叶凡亲自拍板。而叶凡的决策,也开始变得更加审慎和……保留。他有时会同意陈默,有时则会支持赵蕊的保守方案,这种摇摆本身,就透露出他内心的不确定。
一次,在讨论是否将柳如烟新获得的一条关于吴鸿煊行踪的情报共享给苏雨墨(以便她利用苏氏资源进行侧面印证)时,团队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这条情报时效性很强,苏氏在东南亚有我们不具备的本地优势,共享过去能提高验证效率,或许能抓住吴鸿煊的马脚!”一名支持陈默的成员主张。
“不行!这条情报来源敏感,且直接关联‘园丁’。在苏总嫌疑未清的情况下,共享如此核心的情报风险极高!万一泄露,不仅会打草惊蛇,更可能危及柳小姐的信息源安全!”赵蕊立刻反对。
争论持续了十几分钟,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这条情报被暂时封存,等待进一步评估。一次可能的机会,就在内部的信任危机中悄然流失。
叶凡听着双方的争论,沉默不语。他能感受到团队内部那逐渐滋生的隔阂,一种因猜疑而导致的效率内耗。他知道,必须尽快解决苏雨墨的问题,否则,不用“彼岸花”动手,他们自己就会从内部开始瓦解。
他给苏雨墨发去了一条加密信息,内容简短:“进展如何?”
苏雨墨的回复同样迅速而简短:“在查,阻力不小,需时。”
寥寥数字,背后却可能是苏氏内部一场不见硝烟的激烈斗争。
信任的裂痕,如同瓷器上的冰裂纹,看似没有完全破碎,但其承载压力的能力已大不如前。每个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言辞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及那敏感的神经。“彼岸花”甚至不需要再做更多,只需静静等待,这条裂痕或许就会在他们下一次面临巨大压力时,彻底崩裂。
叶凡站在工作室的窗前,窗外是车水马龙的都市,而他身后,是他苦心经营的联盟内部无声蔓延的信任危机。他知道,时间不站在他这边。他必须在内部彻底分裂之前,找到确凿的证据,要么还苏雨墨以清白,稳固联盟;要么……做出最艰难的决定。这场与“彼岸花”的战争,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