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了一下,目光扫过魏和尚和孙德胜。
“和尚看到鬼子,第一反应是冲上去干掉他。孙参谋看到鬼子,第一反应是规划火力。这都是顶级战士的本能,没有错。”
“但政委你,”李援朝的目光最终落在赵刚身上,“你看到鬼子,第一反应是分析他的兵力、意图和弱点。这就是你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这次任务成败的关键。”
赵刚的手指触碰到设备,感到金属外壳传来的冰冷和重量。
他接了过来。
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涌了上来。
他没有学魏和尚那样去寻找准星,而是下意识地检查镜片的光洁度,用指腹感受调焦旋钮的阻尼感。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地问道。
“这个设备的视差校正范围是多少?在晨昏蒙影的低光照环境下,会产生多大程度的色散现象?内置的测距算法是基于主动激光还是被动图像匹配?”
这几个词一出口,指挥部里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什么视差?什么色散?什么算法?
这些词汇,对李云龙、丁伟他们来说,比鬼子的密码电报还要难懂。
楚云飞的瞳孔收缩,他死死盯着赵刚手里的设备,又看看赵刚,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真正的震撼。
他意识到,自己还是小看了八路军,小看了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政委。
这东西,真不是给普通士兵用的。
李云龙也渐渐闭上了嘴。
他看着赵刚熟练摆弄那个“怪家伙”的样子,听着他嘴里蹦出的那些自己一个字也听不懂的词,眼神从暴怒,到惊奇,最后变成了一丝茫然。
他突然发觉,自己打了半辈子的仗,积累的那些本事,在这个“怪家伙”面前,好像全都成了笑话。
他悄悄凑到丁伟旁边,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压着嗓子问:“老丁,你听懂了吗?”
丁伟瞪着眼睛,摇了摇头,同样小声回道:“他娘的,我感觉我这仗,都白打了。”
李援朝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他同样用专业术语简洁地回答:“校正范围正负三屈光度,全光谱镀膜,色散抑制在千分之二以下。被动图像匹配,内置陀螺仪稳定。”
这段对话彻底击垮了旁听者的认知。他们仿佛在听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交流。
赵刚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他的全部心神都被手里的设备吸引了。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在那片绿色光幕的映照下,变得无比明亮,无比坚定。
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从他心底升腾而起。
他明白了。
李援朝带来的,不只是更强的武器,而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
在这种战争形态下,知识就是力量。
头脑,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他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援朝,然后又扫过一脸担忧的李云龙。
“好!”
一个字,掷地有声。
“这个任务,我接了!”
赵刚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决绝。
他推了推眼镜,嘴角向上扯了一下,形成一个坚硬的弧度。
“老李,别担心。笔杆子能写文章,也能杀人。为了胜利,我赵刚,也能拿起杀人的刀!”
这一刻,这位燕京大学的高材生,这位坚定的革命者,身上的书卷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心悸的锋芒。
李云龙看着这样的赵刚,喉咙动了动,想说的话全都堵在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