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到了五月底。
滨洋市对全校学生组织了第二次模拟考。
六月初,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也出来了。
在江丹若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滨洋二中的成绩全面碾压一中,在整个市的综合排名位列第五。
这优秀的表现,让滨洋区这个教育弱区第一次受到市教育局的重视,会上专门对二中学校领导进行了嘉奖和表扬。
同时,特意叮嘱一定要保障好江丹若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一切需求。
教育局局长直言,虽然他们没有和其他市比过,但就以江丹若同学目前的分数,必然有一争省状元的实力。
这完全是白操心。
如今的江丹若,那可是整个滨洋二中师生的宝贝,谁敢委屈慢待了她。
第二次模拟考成绩,在二中公布后,全校师生都备受振奋。
由于本省今年已经取消了预选制度,每个人都有参加高考的机会,因此在二模后,全校学习热情都空前高涨。
没过几天,志愿填报也开始了。
每人一张填报表,有三天时间可以考虑。
而学校的张贴栏里,也张贴出了所有在本省录取的高校,各专业招生计划。
在不知道自己高考究竟能考多少分的情况下就开始填志愿,是一件非常考验人心理素质和运气的事。
所有人都很紧张,反复考量询问,慎之又慎。
只有江丹若目标清晰明确,早早就选好了学校和专业。
她的第一志愿,填的是京城燕京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原本她其实想报的是燕京大学的美术学院。
但此时的美术学院才刚开始招收专科生,对她来说太不划算。
而且她考大学的目的是人脉,还有一份稳定的铁饭碗工作,选学校专业比个人爱好更重要。
而且后世许多在政界有一席之地的大人物,都是这个专业毕业的。
她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可以去机关单位,或者去大学任教,就业面很不不错。
老师们对她的选择也没有异议。
因为大家都觉得,她理所应当去上这样的顶级学府,至于专业……
老师们也不太懂,不重要。
她的同桌邵秋霞没有辜负江丹若的资助,学习一直非常努力。
这次的模拟考的成绩超了去年的重本线四十五分,名列全校第三,在全市的排名也很好。
不仅老师们倍感欣慰,就连她家里,在二模成绩公布后,也改变了态度。
从一开始让她自生自灭,到这次回去,破天荒给她拿了十五块钱生活费,还给她买了新衣裳。
因此,当江丹若再给她生活费的时候,她拒绝了。
江丹若对此很不理解:
“都最后一个月了,你根本没必要拿他们的钱,不然以后肯定牵扯不清。”
邵秋霞摇了摇头:
“丹若你不懂。越是最后的关头,越不能把他们惹急了。”
“若他们发现我上大学后就要和他们划清界限,那他们宁可现在把我卖了换彩礼。”
这样一说,江丹若立刻明白了。
某种意义上,邵秋霞的处境和她是一样的。
她同情邵秋霞,却无可奈何。
邵秋霞家在城郊的农村,父亲健在,继母当家。
一个孝字压下来,她没有任何办法反抗。
就算江丹若想帮她也帮不了。
因为邵家不像是江家,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反而不怕任何上位者的威胁。
邵秋霞目前能做的,只有忍。
“那就报个远一点的城市,以后离他们远些。”
邵秋霞点点头,眼睛闪闪发亮地看着她:
“我想和你一起去京城的学校,这样以后还有机会可以见面。”
江丹若失笑:
“你这话说的,就算不在同一个城市,我们以后也可以通信啊。”
邵秋霞是她在这个世界唯一能真正交心的朋友,她很欣赏她的坚韧不拔,也喜欢她的清醒聪慧。
就算毕业后,也愿意和她保持联系。
“见面和不见面,哪能一样,我想以后也能经常见到你!”
邵秋霞很坚持,最后一句话,还带点撒娇的意味。
这可真是太罕见了。
江丹若很开心被自己欣赏的女孩子如此在意,于是欣然道:
“那好吧,我们就一起来给你参详一下京城的学校。”
邵秋霞对专业完全不了解,家里也没人能给提供有用的建议。
最终,经过多方咨询后,江丹若建议她报考京城外国语学院。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语言专业都很吃香,在就业方面也更适合女生。
邵秋霞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