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丐帮神丐 > 第6章 金銮殿舌战群儒,江湖权柄定风波

第6章 金銮殿舌战群儒,江湖权柄定风波(1 / 2)

我揣着颗突突直跳的小心脏,跟着内侍省的太监穿过临安皇宫的朱红宫墙。脚下的金砖被磨得锃亮,映着头顶灰蒙蒙的天,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这可是南宋的皇宫,以前只在历史书里见过的地方,如今活生生踩在脚下,说不紧张那是瞎话。

“林长老,稍候片刻,陛下正在与丞相议事,您且在偏殿等候。”太监尖着嗓子,眼神里带着几分打量,大概是没见过穿着半旧丐帮服饰就闯进宫的江湖人。

我点点头,拱手道:“有劳公公。”心里却在打鼓——宋理宗召我入京,明面上是述职,实则是忌惮丐帮势力。襄阳一战后,丐帮声望达到顶峰,弟子遍布南宋各州府,情报网比朝廷的还灵通,再加上“破蒙军”的战斗力摆在那儿,不招人猜忌才怪。

偏殿不大,陈设却极尽奢华,雕梁画栋上描着金粉,八仙桌上摆着精致的茶点,氤氲的茶香飘进鼻子里,我却没心思品尝。脑子里飞速过着应对之策:主和派肯定会借机发难,说丐帮拥兵自重、意图不轨,我得拿出实打实的证据,让宋理宗明白,丐帮不是隐患,而是抗蒙的中流砥柱。

没等多久,外面传来太监的唱喏:“陛下宣丐帮执法长老林越觐见——”

我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身上的七袋长老服饰,虽然料子普通,却洗得干净,腰间的青铜丐钵随着脚步轻轻晃动,传来细微的嗡鸣,像是在给我打气。穿过几道宫门,终于踏入了金銮殿。

大殿两侧站满了文武百官,左边是武将,个个身披铠甲,目光锐利;右边是文官,长袍广袖,神色各异。正前方的龙椅上,坐着一位面色温和的中年男子,想必就是宋理宗了。

“草民林越,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按照江湖礼节,单膝跪地行礼——既不失恭敬,又保留了丐帮的江湖身份。

宋理宗抬了抬手,声音平和:“林长老免礼,平身吧。听闻襄阳保卫战,林长老立下大功,丐帮弟子也出力甚多,朕心甚慰。”

“陛下谬赞,”我起身站直,目光不卑不亢,“保家卫国,乃是每个华夏儿女的本分,丐帮弟子皆是百姓出身,蒙朝廷庇护,自然要为南宋江山效犬马之劳。”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走出一个身穿紫袍的文官,面色阴鸷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我定睛一看,认得此人——主和派的核心人物,御史大夫王伦。历史上这货就一直主张向蒙古求和,如今见丐帮势力壮大,肯定要跳出来找茬。

“王大人请讲。”宋理宗示意道。

王伦上前一步,指着我说道:“陛下,丐帮虽是江湖门派,但其势力已遍布南宋各州,弟子不下十万,更有‘破蒙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且不听朝廷调遣,自行其是。林长老虽有抗蒙之功,但丐帮如此行事,与割据势力何异?若日后尾大不掉,恐成心腹大患啊!”

这话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寂静,不少主和派官员纷纷附和:“王大人所言极是,江湖门派当以朝廷马首是瞻,岂能拥兵自重?”“丐帮在民间声望日隆,百姓只知有丐帮,不知有朝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我心里冷笑,果然是老一套的离间计。没等宋理宗开口,我上前一步,朗声道:“王大人此言差矣!丐帮弟子虽多,却皆是安分守己的百姓,平日里乞讨为生,乱世中守望相助,何来‘割据’之说?”

“至于‘破蒙军’,”我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那是襄阳之战前,蒙古大军压境,朝廷守军兵力不足,耶律帮主才临时组建的队伍,目的就是协助朝廷守城。襄阳战后,‘破蒙军’已遣散大半,剩余弟子也只是负责边境情报侦查,从未主动挑起事端。”

王伦脸色一沉:“口说无凭!据臣所知,丐帮在襄阳、苏州、钱塘等地皆有粮仓、武库,甚至私设刑堂,这难道不是藐视朝廷法度?”

“王大人有所不知,”我从容应对,“丐帮弟子遍布天下,乞讨所得微薄,若不储备粮草,遇上灾年,弟子们岂不是要饿死?至于武库,不过是存放些防身的棍棒、刀剑,用来抵御黑风寨、幽冥教这类邪派势力,以及蒙古间谍的袭扰。”

“说到私设刑堂,”我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王伦,“丐帮有丐帮的规矩,弟子若触犯帮规,自然要受惩处,但从未处置过朝廷官员或普通百姓。反观有些官员,勾结蒙古,欺压百姓,中饱私囊,这些难道不是藐视法度?”

王伦被我说得脸色发白,厉声喝道:“林越!你休得血口喷人!拿出证据来!”

“证据?”我从怀中掏出一卷纸,高高举起,“这是丐帮情报堂收集的部分证据,上面记载着去年冬天,蒙古密使与临安城内三位官员的接触记录,其中就包括王大人的门生李大人,两人在酒楼密谈,商议如何劝说陛下向蒙古求和,甚至愿意献出江南三州之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王伦又惊又怒:“你、你伪造证据,污蔑朝廷命官!”

“是不是伪造,陛下一查便知。”我将证据交给旁边的太监,“李大人与蒙古密使见面时,留下了一枚蒙古特制的玉佩,如今还在李大人府上。此外,丐帮弟子还查到,李大人近期有大量不明财物入账,来源正是蒙古方面的贿赂。”

宋理宗接过证据,仔细翻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看向王伦,语气带着几分不悦:“王爱卿,此事当真?”

王伦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磕头:“陛下明鉴!臣绝无此事,是林越栽赃陷害!”

我冷笑一声:“陛下,草民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证据句句属实。丐帮情报网遍布临安,若陛下不信,可派禁军前往李大人府上搜查,若找不到玉佩和赃款,草民甘愿受罚!”

宋理宗沉吟片刻,当即下令:“传朕旨意,命禁军统领即刻前往李府搜查,务必查清真相!”

“遵旨!”禁军统领应声而出。

大殿上的气氛瞬间变了,主和派官员个个噤若寒蝉,主战派官员则纷纷看向我,眼神里带着赞许。我知道,这第一回合,我赢了。

但事情还没完,王伦虽然被牵制住了,还有其他主和派官员会发难。果然,没过多久,另一位文官站了出来,是礼部尚书张敬之。

“陛下,林长老所言虽有道理,但丐帮毕竟是江湖门派,势力过大终非好事。”张敬之语气缓和了些,“如今蒙古暂时撤兵,边境暂无大患,不如让丐帮解散‘破蒙军’,将粮草、武库交由朝廷接管,弟子们回归民间,如此方能安心。”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是想削弱丐帮的实力。我当即反驳:“张大人此言差矣!蒙古虽暂时撤兵,但窝阔台大汗野心勃勃,迟早会再次南侵。据丐帮情报网探知,蒙古正在北方囤积粮草,招募士兵,甚至联络了西域诸国,意图夹击南宋。此时解散‘破蒙军’,移交粮草武库,无异于自断臂膀!”

“江湖门派与朝廷合作抗蒙,本就是双赢之事。”我继续说道,“丐帮熟悉民间情况,情报网灵通,可作为朝廷的耳目;‘破蒙军’战斗力强,可协助朝廷守城御敌。襄阳之战若不是丐帮弟子熟悉街巷地形,制定巷战方案,恐怕襄阳早已失守。”

“再说,丐帮弟子皆是自愿加入,为的是保卫家园,并非为了谋取私利。”我目光扫过众官员,“若朝廷真要接管丐帮的粮草武库,弟子们心寒之下,恐怕再也无人愿意为朝廷效力。到时候蒙古大军南下,仅凭朝廷守军,能守住多少城池?江南百姓又要遭受多少战乱之苦?”

张敬之被我说得哑口无言,只能喃喃道:“可、可江湖门派不受朝廷节制,终究是隐患……”

“草民有一建议,”我趁热打铁道,“陛下可任命一位朝廷官员,担任丐帮监军,负责监督‘破蒙军’的训练和粮草使用,重大军事行动需上报朝廷备案。如此一来,既保证了丐帮的独立性,又能让朝廷放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个提议让宋理宗眼前一亮,他沉吟道:“此提议甚佳。林长老,你真愿意接受朝廷监军?”

“草民愿意。”我拱手道,“丐帮本就无意与朝廷为敌,只求能齐心协力,共抗蒙古。只要能保住南宋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丐帮愿意接受朝廷的合理监督。”

这时,禁军统领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枚玉佩和一本账本,跪地奏道:“陛下,李府搜查属实,确实找到了蒙古玉佩和大量赃款,账本上记载了李大人与蒙古密使的交易明细!”

宋理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胆李嵩!竟敢勾结蒙古,背叛朝廷!即刻将李嵩革职查办,打入天牢,严刑审讯!”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