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秦刘氏开始忙活午饭,杀了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母鸡(原本想留着换粮的,现在为了招待女婿,也舍不得了),又煮了红薯、玉米,还炒了一盘鸡蛋——这些都是秦家最“奢侈”的饭菜了。
午饭时,秦老三特意把那瓶“北京二锅头”打开,给王平安倒了一杯:“平安,尝尝,这酒在村里可是喝不到的。”
王平安接过酒杯,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带着一股醇厚的香味。他陪着秦老三喝了几杯,听他讲村里的事,比如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孩子娶媳妇了,还有生产队最近的工分情况。秦京茹则和秦刘氏坐在一旁,小声说着悄悄话,偶尔传来秦京茹的笑声。
饭后,秦刘氏收拾碗筷,秦京茹去帮忙,屋里只剩下王平安和秦老三。秦老三抽着旱烟,看着王平安,欲言又止,脸上带着几分犹豫。
王平安看出他有话想说,主动问道:“伯父,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跟我说?”
秦老三叹了口气,磕了磕烟袋锅,压低声音说:“平安,我跟你说个事,你别生气……你……你想不想纳个妾?我们隔壁村一个望门寡,梁拉娣,结婚当天丈夫就死了,都没拜天地,但是夫家认为是她克死的,娘家又不愿意收留,所以流落到我们村。不少老光棍都惦记她,我感觉配你蛮好,反正你养得起。还能有空照顾照顾你跟京茹。”
“纳妾?”王平安愣了一下,手里的水杯顿在半空。他虽然是现代人,对“纳妾”本无概念。但听到秦老三提起梁拉娣这个名字,浑身一震,难道这是一个影视综合世界——记忆里,梁拉娣是《人是铁饭是钢》的女主角,她是个容貌秀丽、性格坚韧的女人,只是命途多舛。再想想老丈人这番提议,既是可怜梁拉娣,也是想借此进一步拉近两家关系,这份心意实在难却。
他沉默了几秒,心里快速盘算:自己有系统傍身,经济条件足够养活两个人,而且梁拉娣若是能跟着自己,总比在村里受排挤、被老光棍惦记强。更何况,老丈人一片好心,直接拒绝反而伤了和气。于是,他放下水杯,缓缓说道:“伯父,我知道您是为了梁拉娣姑娘好,也谢谢您这么惦记我。既然您都这么说了,我要是再推辞,就显得不懂事了。只是……我已经和京茹领了证,这事要是传出去,怕是对京茹影响不好。”
秦老三一听王平安松口,眼睛瞬间亮了,连忙说:“平安,这点你放心!我早就想到了!咱们村的村支书是我老战友,我跟他说说,给你办个新身份,用新身份跟拉娣领证,这样既不影响你和京茹,拉娣也能名正言顺地跟着你!”
“新身份?”王平安有些意外,没想到秦老三连这都考虑到了。
“对!”秦老三压低声音,神秘地说,“就说你有个双胞胎弟弟,叫‘王爱国’,一直在外地,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成家。村支书那边我去说,肯定能办下来!就是办身份、领证得花点钱,大概需要……50元?”他说着,语气有些不确定,毕竟50元不是小数目。
王平安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50元钱,递给秦老三:“伯父,钱不是问题,您多费心,务必把事情办妥当。拉娣姑娘命苦,咱们得让她安安稳稳的。”他心里清楚,这50元花得值——既能帮梁拉娣脱离苦海,又能让老丈人更认可自己,还能多一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家里,一举多得。
秦老三接过钱,手都在抖,激动地说:“平安,你放心!我明天一早就去找村支书,保证把身份和结婚证都办得妥妥当当的!你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两人正说着,秦京茹端着一碗热水走进来,看到王平安和秦老三脸色都很好,笑着问:“爹,平安,你们在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秦老三看了王平安一眼,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跟平安说,以后让他多来家里走动。京茹,你跟平安先聊着,我出去一趟,找村支书说点事。”说完,他揣着钱,急匆匆地走了。
王平安拉着秦京茹的手,轻声说:“京茹,有件事我得跟你说。你爹刚才跟我提议,想让我纳梁拉娣姑娘为妾,还说会办个新身份,不影响咱们俩。你……你要是不同意,咱们就当没说过这事。”
秦京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依偎在王平安怀里:“我当是什么事呢,这还是我提的,毕竟我一个人根本满足不了你,所以我上次特地寄了封信回家让爸妈张罗的。平安,我只要你对我好,所以就想你更好,别的都不在乎。再说了,多个人在家里,也能帮我搭把手,咱们日子也能更热闹些。”
王平安心里一暖——他没想到秦京茹这么通情达理,原本还担心她会生气,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他紧紧抱住秦京茹,在她额头亲了一下:“京茹,谢谢你。你放心,我这辈子都会对你好,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秦京茹笑着点点头,没再多说——在她眼里,王平安是天,只要王平安心里有她,其他的都不重要。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秦老三就兴冲冲地跑回了家,手里拿着两个红色的结婚证,还有一张崭新的身份证明。“平安!成了!都办好了!”他把东西递给王平安,“你看,这是‘王爱国’的身份证明,跟你的样子一模一样,就是名字不一样;这是‘王爱国’和梁拉娣的结婚证,盖了公章,合法有效!”
王平安接过来看了看——身份证明上的照片确实是自己,名字写着“王爱国”,户籍地址写的是秦家村;结婚证上,“王爱国”和梁拉娣的照片贴在一起,梁拉娣穿着一件洗干净的蓝布衫,脸上带着几分羞涩,眼神却亮了许多。
“太好了!爸,谢谢您!”王平安心里松了口气,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
这时,梁拉娣也跟着秦刘氏走了进来,她穿着一件新做的蓝布褂子(秦刘氏用王平安送的细棉布做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又带着几分期待。“平安……京茹……”她小声喊着,眼神里满是感激。
秦京茹走过去,拉着梁拉娣的手,笑着说:“拉娣,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你别客气,就当这里是自己家。”
梁拉娣点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她终于有个家了,不用再流浪,不用再被人嫌弃。
吃过早饭,王平安、秦京茹和梁拉娣就准备回城里了。秦老三和秦刘氏一直把三人送到村口,秦刘氏拉着秦京茹和梁拉娣的手,不停地叮嘱:“京茹,拉娣,你们在城里好好照顾自己,互相帮衬着,有空常回来看看。平安,你要是有什么事,尽管跟家里说,我们一定帮你。”
秦老三拍着王平安的肩膀,郑重地说:“平安,拉娣就交给你了,你可得好好待她,别让她再受委屈。”
王平安点点头:“伯父,伯母,你们放心,我会的。我们走了,以后会常回来的。”
三人背着帆布包,沿着乡间小路往李家镇走。秦京茹走在中间,左边是王平安,右边是梁拉娣,她时不时跟梁拉娣说几句话,教她城里的规矩,梁拉娣听得很认真,偶尔点点头,脸上的紧张渐渐少了些。
王平安走在旁边,看着身边的两个女人,心里充满了期待——秦京茹温柔贤惠,梁拉娣勤劳坚韧,以后家里有她们两个人,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他知道,带着两个“妻子”回四合院,肯定会引起轰动,但他并不担心——他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走到李家镇,三人坐上了回城里的公交车。车上人不多,王平安找了个三人座,让秦京茹和梁拉娣坐在里面,自己坐在外侧。梁拉娣看着窗外掠过的农田,眼神里满是好奇——这是她第一次去城里,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秦京茹看出她的不安,拉着她的手,小声安慰:“别害怕,城里跟村里差不多,就是人多了点。咱们家有两间房,你住一间,我和平安住一间,以后咱们一起做饭、干活,就像亲姐妹一样。”
梁拉娣点点头,心里安定了些——有秦京茹这么好的姐姐,还有王平安这么靠谱的丈夫,她觉得自己终于苦尽甘来了。
公交车晃晃悠悠地驶向城里,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三人身上,温暖而明亮。王平安看着身边的两个女人,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会在这个年代,给秦京茹和梁拉娣一个安稳幸福的家,让她们远离苦难,过上好日子。
临近中午,公交车终于到达了市区。三人背着帆布包,走出公交站,朝着红星四合院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