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拼夕夕的美好生活 > 第1章 穿越 1962,拼夕夕显威

第1章 穿越 1962,拼夕夕显威(1 / 2)

1962年的北京,秋意比后世来得更沉些。清晨的风裹着胡同里煤炉刚生起的烟味,卷着墙根下枯败的梧桐叶,在灰扑扑的街道上打了个旋。王平安是被冻醒的,后脑勺还贴着冰凉的青石板,额角传来一阵钝痛——像是穿越时撞到了什么,又像是在胡同口躺了半宿受了寒。

他挣扎着坐起身,指尖触到的是粗糙的水泥地,混着些许尘土和干枯的草屑。身上那件21世纪的连帽卫衣,在满街灰、蓝、黑的干部服、中山装里,活像滴进墨水里的一滴白,扎眼得厉害。几个背着布包、脚踩胶鞋的路人经过,都忍不住回头看他,眼神里带着好奇,还有几分那个年代特有的警惕。

“这是……哪儿啊?”王平安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喉咙干得发疼。昨晚他还在出租屋里对着电脑赶项目报告,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明明是2024年11月,怎么闭眼再睁眼,世界就变了?他下意识地摸遍全身口袋——手机没了,里面存着他攒了三年的积蓄;身份证没了,那是他在这个世界的唯一凭证;就连口袋里常备的口香糖,都不见踪影。浑身上下,只有卫衣兜里还沾着半片昨晚外卖披萨的碎屑,提醒他前一晚的生活不是梦。

他撑着墙站起来,环顾四周。不远处的砖墙刷着红漆标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八个字苍劲有力,旁边还贴着一张泛黄的布告,上面写着“凭票供应粮食通知”,落款是“北京市东城区某某街道办事处”。街对面的国营副食店门口排着长队,人们手里攥着粮本和布票,低声聊着天,偶尔传来几句“今年冬储白菜能多买两棵”的念叨。

“穿越了……还真穿越了?”王平安的心一点点往下沉。他不是没看过穿越小说,可那些主角要么带着空间,要么身怀绝技,哪像他这样,光溜溜一个人,连顿饭钱都没有?万一被当成特务抓起来,连个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都没有,哭都没地方哭去。

就在他手足无措,沿着胡同漫无目的地走,连下一步该去哪儿都不知道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叮”的一声,响起一个机械又冰冷的声音:“检测到宿主身处特殊时代,生存危机系数98%,生存系统激活成功!”

王平安脚步一顿,眼睛猛地亮了——金手指!穿越者的标配金手指,终于来了!

“本系统专属功能:联通25世纪拼夕夕购物平台。宿主可通过透支额度购买对应时代合规物品,透支金额需在30日内通过完成时代任务或赚取时代货币偿还,逾期将收取5%\/日的利息(以25世纪人民币计算)。首次激活赠送透支额度100元(25世纪人民币计价),后续额度将根据宿主任务完成度调整。”

随着系统的声音,王平安眼前凭空出现了一个半透明的虚拟屏幕,界面和他熟悉的拼夕夕几乎一模一样——顶部是搜索栏,个标着“时代特供”的金色分类栏,点进去后,商品列表全是符合1962年背景的东西:粮票、布票、旧版人民币、身份证明、学历证书,甚至还有老式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

王平安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滑动,心里又激动又忐忑。他先点进“身份证明”的商品页,上面写着“1962年北京市居民身份证明(含户籍页复印件),信息可定制,公章齐全,符合时代防伪标准,售价30元(21世纪人民币)”。派出所核验通过,放心买!”“帮朋友买的,顺利入职国营厂,靠谱!”

接着是学历证书,他选了“1960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毕业证书”——这年头,高学历走到哪儿都吃香,清华大学的毕业证,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办事,都能少走不少弯路。商品页标注售价50元,还附带“学历档案托管证明”,说是能在北京市教育局查到存档,避免被人怀疑是假证。

最后是钱。1962年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币,王平安选了“第三套人民币200元组合装”,里面包含2张10元(“大团结”)、4张5元、10张1元,还有20张1角、10张2角、50张1分的小票,正好符合日常流通需求,售价20元。三样东西加起来,不多不少正好100元,刚好用完首月的透支额度。

“确认购买!”王平安没有丝毫犹豫。现在对他来说,身份和钱就是命,晚一秒都可能出意外。点击确认的瞬间,虚拟屏幕闪过一道白光,他的手心突然一沉,多了一个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放着身份证明、户籍复印件、研究生毕业证,还有一沓崭新的第三套人民币。

身份证明上的照片,赫然是他自己的脸,只是换成了那个年代常见的黑白一寸照,穿着中山装,表情严肃;毕业证的纸张带着自然的微黄,上面的钢笔字迹遒劲有力,校长的签名和学校的公章红得发亮;“大团结”纸币摸在手里厚实有质感,边角还带着淡淡的油墨香。王平安捏着这些东西,悬了半天的心,总算踏实了些。

有了身份和钱,王平安先找了个没人的墙角,把卫衣脱了——这衣服太扎眼,得先换件符合时代的衣服。他又在系统里搜“60年代中山装”,发现最便宜的也要15元,可他的透支额度已经用完了,只能作罢。好在他身上还有件长袖t恤,虽然款式新颖,但颜色是黑色,勉强能遮住。

他沿着胡同打听,找到一家国营旅馆——“东风旅馆”。旅馆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油漆掉了大半,门口坐着一个穿灰布褂子的中年大妈,手里拿着算盘,正在对账。

“同志,请问还有房间吗?”王平安走过去,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稳重些。

大妈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目光在他的黑色t恤上停了几秒,皱了皱眉:“有单人间,1块钱一晚,有粮票吗,没粮票不供应餐食。”

王平安心里咯噔一下——他忘了,这年代住旅馆、买吃的,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粮票。他赶紧摸出钱包,把刚买的人民币露出来一点,陪着笑说:“大妈,我是清华大学刚毕业的研究生,昨天刚从外地来北京,粮票还没来得及领,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这钱我多给您两毛,您帮我想想办法?”

他故意把“清华大学研究生”几个字说得重了些。果然,大妈一听,眼神立马变了,态度也缓和下来:“哦?清华的研究生啊?那可是高材生!行吧,粮票我帮你垫了,下次可别忘了带。”说着,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把钥匙,“302房,在三楼,水房在走廊尽头,晚上10点熄灯,别到处乱跑。”

王平安连声道谢,接过钥匙上了楼。302房不大,也就七八平米,里面摆着一张木板床、一个掉漆的床头柜和一把缺了腿的椅子,床上铺着粗布床单,叠着一床薄被子,闻着有股淡淡的霉味。但对现在的王平安来说,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他把牛皮纸信封藏在枕头底下,又把钱分成两份,一份藏在鞋底,一份放在口袋里,这才松了口气。

折腾了大半天,王平安早就饿坏了。他锁好门,下楼去街上找吃的。国营饭店里人满为患,主食只有馒头和窝头,菜是水煮白菜,还要凭粮票购买。他没办法,只能在街角找了个卖烤红薯的小摊,花了5分钱买了个小红薯——红薯不用粮票,是这年代少有的“自由商品”。

红薯烤得焦香,咬一口烫得直咧嘴,却让王平安找回了几分暖意。他边吃边逛,熟悉着周围的环境。这一片全是老胡同,随处可见“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偶尔能看到几个穿军装的人走过,腰里别着毛主席语录。街上的自行车比汽车多,偶尔有一辆解放牌卡车开过,都会引来一群孩子跟着跑。

直到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王平安才回到旅馆。他打了盆热水,简单擦了擦脸,就坐在椅子上琢磨未来的打算——有了研究生毕业证,或许可以找个国营厂的技术岗,或者去学校当老师?不过不管做什么,都得先找个固定的住处,总不能一直住旅馆。

他正想着,突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一阵杂乱的响动,像是桌椅被撞倒的声音,紧接着是女人模糊的挣扎声,还有男人的低喝:“别乱动!跟我走!”

王平安皱了皱眉。这旅馆虽然简陋,但平时还算安静,怎么突然这么吵?他起身走到门口,轻轻拉开一条缝,往外看——走廊里没开灯,只有楼梯口透进来一点昏黄的光。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灰色上衣、身材壮实的男人,拖着一个女人从隔壁房间走出来。那男人脸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眼神凶狠,一只手死死抓着女人的胳膊,另一只手捂着女人的嘴。

女人看起来二十岁左右,穿着一件碎花布衫,头发凌乱,脸色潮红得不正常,眼神迷离,脚步虚浮,像是被人下了药。她的脚在地上乱蹬,却没什么力气,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干什么的!”王平安心里一紧,想都没想就大喝一声。他虽然不想惹麻烦,但看着一个女人被这样欺负,实在没法袖手旁观。

那男人没想到会有人突然出声,吓了一跳,手一松,女人“扑通”一声瘫倒在地上。他回头恶狠狠地瞪着王平安,压低声音骂道:“多管闲事!”说着,就想上前推王平安。可他看到王平安虽然穿着普通,但身材挺拔,眼神锐利,不像是好惹的样子,犹豫了一下——万一闹大了,把警察引来,他可就麻烦了。

男人咬了咬牙,最后看了一眼地上的女人,转身快步跑下楼梯,慌乱中还撞翻了走廊尽头的煤堆,煤块滚了一地,他却没回头,很快就没了踪影。

王平安赶紧走过去,蹲下身扶起女人。他伸手摸了摸女人的额头,滚烫滚烫的,比发烧还严重,手心还能感觉到她身体在微微发抖。“同志,你怎么样?能说话吗?”王平安轻声问道。

女人缓缓睁开眼,眼神依旧涣散,像是看不清眼前的人。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了微弱的呻吟。突然,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伸手勾住了王平安的脖子,把脸凑了过来,嘴唇在他的脸上胡乱地蹭着,还带着滚烫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