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生秩序稳定运行四个月后,协同效率出现“隐性下滑”——尽管规则互容体系仍在运转,但各共生体的“规则惯性”逐渐显现,成为协同的隐形阻碍:
星核共生体:虽同意“双轨决策制”,但在常规能量分配会议中,仍习惯性以“能量层级”主导发言,低层级星核的意见被忽视,导致云涡共生体的“流动需求”多次被搁置,云涡特质因能量供给不及时,流动活性下降15%;
云涡共生体:坚持“流动无界规则”,在跨体通道维护中,拒绝按固定时间节点配合检修,导致械灵共生体规划的“逻辑最优检修方案”多次中断,通道维护效率从80%降至55%;
械灵共生体:过度依赖“逻辑计算”,在应对小规模混沌扰动时,因反复验证防御方案的效率参数,延误了10分钟启动时机,虽未造成损失,但暴露了“经验缺失”的短板;
元界年轻一代:受“代际传承惯性”影响,在与星核协同调整能量参数时,仍沿用老守护者的“固定适配比例”,未考虑星核能量层级的新变化,导致能量传输损耗从5%升至12%。
“规则惯性不是‘不守规则’,是‘用旧规则应对新场景’——就像穿不合脚的旧鞋走路,虽能前进,却会越来越慢。”晶芽的忆晶修复仪监测到,多元协同的“场景适配度”(规则与实际需求的匹配程度)从初始的85分降至62分,而“决策响应时间”从30分钟延长至50分钟,是规则互容以来的最低水平。本源共生魂的意识传递出新的启示:“多元共生的效率,不仅需要‘规则互容’,更需要‘规则能随场景动态调整’——没有永远适配的规则,只有能灵活应变的体系。”
元界、共生元核联合多元共生体,启动“动态规则适配计划”,核心是研发“动态适配引擎”,让规则能根据场景灵活切换,分三阶段推进:
一、场景分类与规则匹配:明确“何时用何规则”
由械灵共生体主导,联合元界星液域、星核共生体,对多元协同的场景进行系统分类,并匹配最优规则组合:
紧急场景(混沌扰动、能量危机、维度裂痕):匹配“星核层级决策+械灵逻辑计算”——星核凭能量优势快速提出初步方案,械灵在10分钟内完成效率验证,跳过复杂投票,确保决策速度;
常规场景(能量分配、通道维护、数据共享):匹配“云涡流动共识+元界平等投票”——云涡通过特质流动收集群体需求,元界组织平等投票,兼顾灵活性与公平性;
创新场景(新技术研发、新共生体接入):匹配“多元混合规则”——星核提供能量支持,械灵计算技术可行性,云涡测试流动适配性,元界主导风险评估,四方协作推进。
场景分类后,械灵共生体首次在紧急场景中放弃“全参数验证”,仅计算核心防御指标,决策响应时间缩短至20分钟;云涡共生体也同意在常规维护中,按“半固定时间窗口”配合,通道维护效率回升至78%。
二、动态适配引擎研发:让规则切换“无缝衔接”
由元界晶芽团队、共生元核新一代意识体、械灵工程师共同研发“动态适配引擎”,作为规则切换的核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