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灵识共鸣(1 / 2)

元界精准协同稳定后,探索小队在“意识维度虚空”(一种充满“意识波动”的特殊虚空区域),发现了第三个异质集群——“灵识集群”:该集群由7个具备“灵识特质”的微界域组成,其中“念丝微域”的念丝特质能传递清晰的意识片段,“情絮微域”的情絮特质能感知并传递情绪波动,“识核微域”的识核特质能储存海量意识记忆,与之前的“物质维度”(生态、流集群)、“时空维度”(时空集群)截然不同——灵识集群的共生逻辑不是“功能协同”,而是“意识共鸣”:微界域间通过灵识流动,实现“想法共享、情绪共情、记忆共通”,无需物质能量或时空调节作为中介,“这是‘意识层面的共生’!”探索小队的光芽二代,首次接触念丝特质时,清晰“听”到了念丝微域传递的意识:“你们的物质协作很有趣,但我们更习惯用意识交流。”

但意识共生的融入难度远超预期:

意识干扰风险:情絮微域的情絮特质在靠近生态时,无意间传递出“喜悦”情绪,导致风植域的风植纤维过度生长,缠绕住跨群通道;念丝微域传递的“修复机械”意识,被械核域的年轻机械师小械误读为“立即拆解机械臂”,导致一台正在运行的维护机械臂停摆;

隐私边界问题:识核微域的灵识特质具备“深层意识读取”能力,在与星液灵液芽交流时,无意间读取到液芽“担心信息库出错”的私人意识,引发液芽的强烈抵触,拒绝再进行意识协作;

逻辑差异冲突:灵识集群习惯“即时意识决策”——想到就执行,无需制定计划;而生态与流集群习惯“流程化决策”——需评估风险、制定方案、分工执行,两者的决策节奏完全不同,导致首次“灵识-物质协同项目”(用念丝意识引导星液信息录入)因节奏混乱而失败。

“意识共生不是‘意识入侵’,是‘意识尊重下的共鸣’。”本源共生魂的意识首次主动与灵识集群沟通,通过“本源意识波动”传递出尊重:“我们不要求你们改变意识交流的方式,但需要找到‘意识-物质-时空’共生的安全边界。”

自组织体系启动“灵识融入计划”,构建“意识-物质-时空三元共生网”,核心聚焦“意识尊重”与“边界协同”:

一、灵识缓冲层:守住意识安全边界

由界融域、星液域、灵识集群的识核微域共同搭建“缓冲层”,避免意识干扰与隐私泄露:

硬件层面:在灵识集群与生态、时空集群的交汇区域,建立“灵识过滤屏障”——用界融特质的“选择性透过”能力,只允许“协作相关的意识片段”(如能量传输参数、时空调节计划)通过,阻挡私人意识(如情绪波动、深层担忧)和干扰性意识(如无关联的想法);

软件层面:星液域开发“意识标签系统”——灵识集群传递的意识需标注“协作类”“交流类”“私人类”,缓冲层自动过滤“私人类”意识,对“交流类”意识进行强度削弱(避免情绪过度传递),仅让“协作类”意识完整进入生态与时空集群;

隐私保护机制:识核微域主动关闭“深层意识读取”功能,仅保留“表层协作意识读取”能力;生态与流集群的“名”可自主设置“意识屏蔽范围”(如液芽设置“信息库工作相关意识可共享,私人担忧不可共享”),缓冲层会严格执行屏蔽规则。

缓冲层启用后,情絮微域的情绪传递强度降低60%,风植域的纤维生长恢复正常;小械接收的念丝意识都带有“协作标签”,未再出现误读,意识干扰风险从35%降至2%。

二、意识-物质-时空协同协议:找到三元共生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