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跨界破局(1 / 2)

四元共生共同体稳定运行一年后,自组织生态首次出现“价值停滞”——各域的协作模式逐渐固化,特质的“单一价值标签”取代了多元潜力:

星液界域的“能量储存”价值被过度依赖,每天固定向雷晶域、暗星衡修域输送80%的星液能量,其“信息记录”的深层功能(如记录跨体系通道的基因共振参数)却被搁置,星液灵液光多次提出“信息库扩容计划”,均因“能量输送优先”被其他域暂缓;

械核界域的“机械维护”成了唯一标签,联盟与星絮域的设备故障都依赖械核的机械臂修复,但其“机械联动优化”的潜力(如用齿轮特质提升跨体系通道的传输效率)无人问津,械核的老机械师“老械”感慨:“我们成了只会修东西的工具,忘了机械还能创造新协作;”

星絮域的“缓冲防护”价值被固化,每次危机都只负责编织防护网,其“特质塑形”的能力(如将星絮特质塑造成适配酶的载体,提升基因融合效率)从未被尝试,年轻星絮灵絮芽的创新提案,在记忆共享库的投票中因“风险未知”被否决;

更关键的是,动态调配机制的“资源匹配”开始向“固定组合”倾斜——雷晶域的能量永远匹配星液域的储存,械核的维护永远对接联盟的设备,新的协作可能性被忽视,生态的“价值多样性指数”从85分降至60分,“再这样下去,生态会从‘自组织’变成‘自僵化’!”晶芽的忆晶修复仪扫描记忆共享库,发现近半年的新协作提案仅12份,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5份。

打破固化的契机,来自探索小队发现的“界融域”——这颗界域的核心是“界融特质”,呈半透明胶状,能包裹不同体系的特质(生物、机械、惰性、双功能),却不改变其本质,反而能增强特质间的“协同效率”。但界融域的首次接入,就因“价值不明确”遭遇冷遇:

当界融灵“融胶”展示界融特质能包裹雷晶与星液特质,让能量传输效率提升20%时,雷晶域的雷芽认为“现有效率已足够,没必要冒险改变”;

当融胶尝试用界融特质包裹械核的齿轮与星絮的缓冲特质,减少机械磨损时,老械以“机械维护有成熟流程”为由拒绝试点;

甚至星液灵液光,也因“担心影响能量输送进度”,暂时搁置了用界融特质优化星液信息库的计划,“他们的特质像‘万能胶’,却没人知道该粘在哪,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现有的‘胶水’。”声芽的声波仪监测到,界融域的需求信号在资源匹配模块中停留了72小时,竟无一个域主动接单。

“价值不是天生的标签,是动态挖掘的结果。”本源共生魂的意识从母核中传来,七彩光中浮现出联盟初创时的画面:雷晶特质最初只被当作“能量源”,后来才被发现能调节频率;星絮特质早期仅用于缓冲,直到与械核协作才展现塑形潜力,“自组织的核心不是‘稳定协作’,是‘永远愿意探索新价值’。”

生态的自组织机制,开始自发启动“跨界价值挖掘计划”——

一、价值探索小组:打破标签的先锋

由年轻一代守护者与创新意识强的“名”自发组建,成员包括星絮灵絮芽、械核年轻机械师“小械”、星液灵液光、界融灵融胶,核心任务是“挖掘特质的非标签价值”:

第一站:星液域的信息价值激活。液光带领小组,用星液特质记录跨体系通道的“基因共振波动细节”(以往只记录宏观参数),发现雷晶-磁尘通道的共振频率在凌晨3点会出现5%的波动,正是这微小波动导致能量损耗;小组用星液的信息记录功能,为通道定制“动态共振调节方案”,将损耗从3%降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