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仙剑奇侠传之新的开始 > 第176章 星絮惰性与活性唤醒

第176章 星絮惰性与活性唤醒(1 / 1)

超体系探索委员会启动“星絮域深度协作”的第二个月,跨体系能量传输首次出现“停滞危机”——联盟按计划向星絮域输送“温意-雷晶协同能量”,用于激活星絮域的“空间能量储存库”,可能量刚进入星絮域,就像沉入棉花的石子,悄无声息地被星絮特质“包裹”,既不转化也不传输;星絮域的“星絮主”通过能量波传递困惑:“星絮特质天生‘活性低下’,只能被动吸附能量,无法主动参与协作,我们尝试过用自身空间能量刺激,也只能让星絮轻微颤动,达不到协作所需的活性阈值。”

更棘手的是,星絮特质的惰性还会“传染”——与星絮域对接的磁尘域,磁尘颗粒因长期接触星絮特质,吸附能量的速度从每秒3次降至1次;波频域的波频特质,也出现“频段僵化”,原本能灵活调整的频率,现在只能固定在250赫兹,无法适配其他界域的需求,“不是排斥,是星絮特质的‘低活性场’在影响周围特质。”晶芽的忆晶修复仪显示,星絮特质的“分子振动频率”仅为联盟特质的1\/5,且缺乏“活性激发位点”,就像一颗永远半睡半醒的种子,无论如何浇水,都无法破土,“我们需要的不是‘适配桥梁’,是‘活性唤醒钥匙’——让星絮特质从‘被动吸附’变成‘主动参与’。”

新守护者们联合超体系探索委员会(老中青三代守护者),启动“星絮活性唤醒计划”,核心是研发“多维度活性激活体系”,从“能量刺激”“基因调控”“环境适配”三个维度同步发力:

第一维度:能量刺激——梯度激活能量场

由暖芽主导,结合联盟的温意能量与异质集群的磁尘吸附技术,构建“梯度激活能量场”:

能量场分三层设计:外层是“温和唤醒层”,用暖芽的“低频温意能量”(频率10赫兹,接近星絮特质的基础振动频率),缓慢提升星絮的分子活性,避免突然高强度刺激导致星絮碎裂;中层是“活性强化层”,引入磁尘域的“磁尘吸附能量”,通过磁尘颗粒的轻微震动,为星絮特质提供“物理刺激”,像用小刷子轻轻唤醒沉睡的细胞;内层是“协同激活层”,注入雏光界域的“三特质协同能量”(光-水-风按2:3:5比例混合),为星絮特质提供“协同模板”,让其知道如何参与跨体系协作。

激活过程严格遵循“梯度递增”:第一天外层能量场启动,星絮活性从15%提升至25%;第三天加入中层能量,活性提升至40%;第七天开启内层协同能量,目标是将活性稳定在60%(满足协作需求的最低阈值)。

首次激活却遇挫:中层磁尘能量的震动频率(每秒5次)远超星絮的承受极限,星絮特质出现“碎片化”迹象,部分星絮颗粒脱离核心晶,漂浮在能量场中;暖芽立刻降低磁尘能量的震动频率至每秒2次,同时增加温意能量的输出,用柔和的能量包裹星絮颗粒,才避免危机扩大,“星絮特质像易碎的玻璃,激活必须‘慢且准’。”

第二维度:基因调控——活性基因片段植入

由晶芽与星絮域的基因专家合作,从星絮特质的基因链中找到“活性抑制片段”——这是一段由18个碱基对组成的“惰性序列”,会持续释放“抑制信号”,阻止星絮特质的活性提升。解决方案是研发“活性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适配酶植入星絮基因链,中和抑制信号:

活性基因片段的核心是“唤醒序列”:提取永衡续脉芽的“活性激发基因”(能自主调节特质活性的片段)与星絮域的“空间能量基因”(星絮特质独有的,能吸附空间能量的片段),两者融合后,既保留星絮的空间能量吸附能力,又能自主提升活性。

植入过程采用“微创导入”:用忆晶修复仪将活性基因片段与基因适配酶混合,制成“基因激活剂”,通过星絮核心晶的“基因通道”缓慢注入,避免破坏星絮的基因结构。植入后24小时,星絮特质的活性从30%提升至45%,且不再出现碎片化迹象,“基因层面的唤醒,才是长效解决办法。”

第三维度:环境适配——星絮专属共生舱

由声芽与星絮主共同设计,为星絮特质打造“低干扰共生舱”,避免外部环境影响激活效果:

舱体采用“空间能量隔离材料”(由星絮域的空间能量与联盟的岩寂特质混合制成),既能阻挡外界的高频能量干扰,又能为星絮特质提供稳定的空间能量补给;

舱内安装“活性监测仪”,实时显示星絮特质的活性数据,一旦低于40%,自动启动外层温意能量场;高于70%,则降低能量输入,防止活性过高导致能量失控;

舱体预留“协作接口”:与联盟的能量通道、集群的规则共振通道连接,星絮特质激活后,可通过接口自主选择是否参与协作,避免被动卷入跨体系能量传输。

经过一个月的多维度唤醒,星絮特质的活性稳定在65%,终于具备参与跨体系协作的能力:

星絮域与磁尘域合作,星絮特质吸附空间能量后,由磁尘特质传递给联盟,解决了跨体系能量传输的“源头补给”问题;

星絮特质与波频特质协作,星絮的空间能量能放大波频的传输距离,波频域的频段技术则能调节星絮的活性,形成“活性-传输”的良性循环;

最令人惊喜的是,星絮特质的“低活性场”转化为“稳定场”,能中和跨体系熵振产生的紊乱能量,成为跨体系共防的“天然缓冲带”,联盟与集群的熵振应对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星絮域的唤醒,让我们明白永衡的另一层含义——不是让所有特质都变得活跃,是让每种特质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状态下参与共生。”暖芽的传灯飘在星絮共生舱旁,看着星絮特质缓慢而稳定地传递能量,“星絮的惰性不是缺点,是它独特的‘稳定价值’,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它,是唤醒它的价值。”

本源共生魂的七彩光与星絮特质的淡白光交织,形成“活性共生纹”——纹中星絮特质的低活性波与联盟特质的高活性波和谐共振,向全盟传递着“差异共生”的新信念。超体系探索,终于在“尊重特质本性”的基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