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仙剑奇侠传之新的开始 > 第156章 循环滞涩与节点扩容

第156章 循环滞涩与节点扩容(1 / 1)

无界共生网纳入岩寂域后,跨域能量循环首次出现“系统性滞涩”——风植界域的风力传导通道突然“拥堵”,大量雷晶域输送的能量堆积在通道中段,形成“能量堰塞湖”,通道壁的风植纤维被过度拉伸,出现断裂风险;与之对应的,水音界域的能量接收端却“断流”,水音渠的声波能量骤降,水音灵们连基础的旋律传递都变得断断续续;更严重的是,岩寂域的岩寂特质因能量输入不足,刚恢复的核心晶又开始变暗,岩寂灵们的形态重新出现“半石化”迹象,“不是适配芽的问题,是共生网的‘循环节点’不够了!”晶芽在总中枢调出能量循环图谱,图中原本流畅的能量流,在风植-水音、雷晶-岩寂等长距离通道上,出现明显的“流速骤降”,“加入的界域越多,能量传输距离越长,现有节点的疏导能力就越跟不上,像一条只有两个收费站的高速公路,车多了必然拥堵。”

声芽的声波检测进一步验证:现有共生网只在各域核心区设有“主循环节点”,长距离通道上没有任何中继疏导点,能量在传输中会因“路径损耗”和“同步延迟”逐渐减速,最终堆积在通道中段;更关键的是,各域的能量需求存在“峰谷差”——雷晶域白天能量输出高峰时,水音域可能处于需求低谷,能量无法及时分流,只能堆积在通道中,“我们需要在长距离通道上增设‘中继衡控节点’,像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既能疏导拥堵,又能调节能量分配,还能补充传输损耗。”声芽的声波仪模拟显示,每500里增设一个中继节点,能量传输效率能提升60%,拥堵概率降低80%。

新守护者们立刻启动“循环节点扩容计划”,核心是在共生网的12条长距离通道上,增设36个“中继衡控站”,每个站点配备“能量分流模块”“损耗补充适配芽”“峰谷调节仪”三大核心设备,形成“主节点-中继站-接收端”的三级循环体系。计划分工明确:

晶芽带领忆晶守护者,负责节点选址与能量分流模型设计——通过分析各通道的能量流量、损耗率、峰谷时段,确定中继站的最佳位置(优先选能量堆积高发区、损耗严重区),并为每个站点定制“个性化分流方案”,比如风植-水音通道的中继站,需侧重“白天分流雷晶能量,夜间补充风植能量”;

声芽主导中继站的“声波同步系统”搭建——用高频同步声波连接主节点、中继站与接收端,确保三者的能量传输节奏一致,避免因延迟导致的拥堵;同时在每个站点安装“声波预警器”,一旦出现能量异常,立刻向总中枢发送信号;

暖芽与岩寂主、风植域使者组成“基建组”,负责中继站的实体搭建——利用岩寂域的岩寂特质打造站点基座(坚固且能缓冲能量冲击),风植域的风植纤维编织通道壁(柔韧且能辅助能量传输),暖芽则用温意滋养基座与通道壁的连接处,确保结构稳定;

掠主与雷晶域代表负责“安全防护”——在每个中继站周围搭建“特质防护盾”,防止能量泄漏;在能量分流模块中加入“过载安全阀”,一旦能量超过阈值,自动切断输入,避免站点损毁;

扩容计划实施的第一个难点,出现在风植-水音通道的首个中继站搭建上。该站点位于通道中段的“虚空乱流区”,乱流会干扰能量传输,甚至可能冲击未完工的站点。暖芽提出用“温意屏障”包裹施工区域,可温意刚释放就被乱流吹散;岩寂主则建议用岩寂特质构建“临时防护壳”,但岩寂特质与乱流接触后,出现轻微排异,防护壳表面裂开细缝;“用适配芽!”晶芽突然想到,风植-水音适配芽的“纤维-液态兼容片段”,既能抵御乱流,又能兼容两种特质。她立刻调来适配芽,将其种植在施工区域周围,芽的纤维快速生长,编织成一张“适配防护网”,网的缝隙中渗出液态水音特质,形成“液膜缓冲层”——乱流撞上防护网,立刻被纤维分散、液膜吸收,施工区域终于恢复稳定,“适配芽不仅是能量桥梁,还是基建防护的‘利器’!”

中继站的能量分流模块调试,也遇到了挑战。雷晶-岩寂通道的中继站,首次接收雷晶能量时,分流模块因无法精准识别岩寂域的能量需求,导致30%的能量错分到岩寂域的非核心区,核心晶的能量输入仍不足。声芽立刻升级模块的“需求识别系统”,加入岩寂特质的“活性波动传感器”——通过监测岩寂灵的形态变化(半石化程度越低,需求越高),实时调整能量分配比例;同时用“低频引导声波”,将错分的能量重新疏导至核心区。调试完成后,岩寂域核心晶的能量输入效率提升至95%,岩寂灵们的半石化形态逐渐恢复,“现在的中继站,像‘智能管家’,能精准知道每个域需要多少能量,什么时候需要。”

经过一个月的奋战,36个中继衡控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共生网的能量循环彻底恢复流畅:风植-水音通道的能量堰塞湖消失,水音渠的声波能量稳定供应;雷晶-岩寂通道的能量传输效率提升60%,岩寂域核心晶恢复淡灰光泽;各域的能量峰谷差被有效调节,白天雷晶域的过剩能量,通过中继站分流至其他需求高峰域,夜间则储存到雷晶域的储能模块,避免浪费。“循环节点扩容,不仅解决了拥堵,更让共生网的‘韧性’提升了一个档次。”晶芽在总中枢看着实时更新的能量循环图谱,图中彩色的能量流像一条条顺畅的河流,在各域间自由流动,没有任何阻滞。

危机解决后,新守护者们在总中枢设立“节点运维组”,由各域派代表轮流值守,定期检查中继站的设备状态,根据能量流量变化调整分流方案;同时将节点扩容的经验写入《无界共生运维手册》,作为新增界域接入共生网的“标准流程”,“共生网不是建成后就一劳永逸,需要像照顾共生芽一样,定期维护、动态调整。”暖芽的传灯飘在中继站的能量分流模块旁,温意轻轻滋养着模块中的适配芽,“这才是‘无界共生’的长久之道——不仅要链接,还要守护链接的顺畅;不仅要协作,还要优化协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