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怕不是‘中分天下’的饼吃多了,真以为南京是那么好拿的?”“熬夜会秃头”感觉无力吐槽。
“然而,朱宸濠万万没想到,他碰上了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南赣巡抚王阳明。”朱迪钠的声音充满了对智者的钦佩。
画面切换到王阳明这边,他当时手上并无多少兵马。
“王阳明得知宁王造反,第一反应不是硬刚,而是玩起了‘信息战’和‘心理战’。”天幕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1.伪造公文:假传朝廷已派大军征讨的消息,扰乱宁王军心。
2.反间计:写信给宁王的“伪丞相”李士实、刘养正的家属,表示赞赏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故意让信件被宁王截获。
3.虚张声势:大肆募集民兵,散布即将进攻南昌的假消息。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多疑的朱宸濠果然中计,在安庆城下犹豫不决,错过了顺流直取南京的最佳时机。”
“就在朱宸濠在安庆磨蹭的时候,王阳明抓住机会,率领临时拼凑的军队,直扑朱宸濠的老巢南昌!而且一举攻克!”
“老家被偷,朱宸濠慌忙回师救援。结果在鄱阳湖,被以逸待劳的王阳明打得大败,本人被生擒。”
“从起兵到被俘,仅仅43天!”朱迪钠强调,“一场准备了数年的叛乱,被王阳明用一场教科书级的心理战和闪电战轻松搞定。”
“所以,家人们,”朱迪钠总结道,“我们迎来了大明皇室88种死法中,极具讽刺意味的第50种——”
天幕上打出大字:第五十种:被自己蠢死的宁王朱宸濠
“朱宸濠的蠢,体现在方方面面:”“一根小辣椒”开始细数,“轻信祖先画的大饼,认不清现实;准备不足就盲目起兵;口号找得稀烂;战略目标定得天真;关键时刻还多疑寡断;最后被王阳明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一系列操作,简直蠢得清新脱俗!”
“他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志大才疏’,”“历史终结者”评论,“空有野心,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智慧和能力,他不死谁死?”
“更讽刺的是,”“结局补充员”说道,“明武宗朱厚照听说王阳明已经平定了叛乱,非常不爽,觉得抢了他‘御驾亲征’的风头,竟然下令把朱宸濠放了,要在南京搞个正式的‘献俘仪式’,自己再亲手抓一遍……简直是一场闹剧!”
朱迪钠最后说道:“宁王朱宸濠,用他短暂而滑稽的造反生涯,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他将永远作为‘愚蠢造反’的典型代表,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天幕在朱宸濠被押解的画面和王阳明淡然的身影对比中暗下。奉天殿前,朱元璋气得直喘粗气,既恨朱棣当初画饼,更恨这个不肖子孙如此蠢笨,把造反这么“严肃”的事情,搞得像一场过家家。朱棣则面沉如水,不知是在反思,还是单纯觉得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