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31章 第40种死法:瓦罐鸡朱高煦3

第131章 第40种死法:瓦罐鸡朱高煦3(2 / 2)

天幕下,勋贵队列里又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可不是嘛,舅舅都这态度,那小子当年干的混账事,没跑了!

偏殿内,徐妙云以手扶额,几乎要晕厥。弟弟啊弟弟,你……你这不是把煦儿往火坑里推吗!纵然他千般不好,万般不对,你何至于……她心中又气又急,却无可奈何。

这时,天幕上飘过一条特殊的网友评论,署名竟然是“大明韩国公李善长”(显然是后世网友恶搞),还配了个酸溜溜的表情:

【“啧,徐家这门两国公(魏国公、定国公)的富贵,真是稳当啊!从徐达开始就滑不溜手,一边占着天大的便宜,一边还能让人觉着他们忠心耿耿,远离皇权争斗。老夫是真羡慕,可也学不来,关键就是——没生出徐妙云那么厉害的女儿,能嫁进老朱家当正妃还能当皇后啊!”】

这条“弹幕”一出,底下不少懂得其中关节的大臣都露出了会心一笑,又赶紧收敛。徐达本人更是老脸一红,尴尬地咳嗽了一声,偷眼瞧了瞧朱元璋。

朱迪钠也被这条弹幕逗笑了:“哈哈,这位‘李善长’网友话糙理不糙啊。徐家确实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徐辉祖站在建文帝一边,是尽忠;而徐皇后和她的儿子(未来的明仁宗)又是永乐帝的至亲。无论哪边赢,徐家都能保住根基。再加上徐增寿这条命,朱棣三辈子都还不清了,这份政治智慧,不服不行。”

他收敛了笑容,总结道:“所以,在攻克应天,看似大局已定的时刻,朱高煦其实已经陷入了无形的困局。父皇心态的转变,舅舅的负面评价,都如同无形的枷锁,将他隔绝在了东宫的大门之外。而他,似乎还沉浸在靖难成功的喜悦和众将的拥戴中,并未完全察觉。”

“局面在第二年,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意味,“燕王妃,此刻已是母仪天下的徐皇后,从北平来到了应天城。”

天幕画面中,凤辇入宫,雍容华贵的徐皇后走下銮驾,她的目光扫过迎接的人群,在身形魁梧、意气风发的次子朱高煦身上短暂停留,便更多地落在了虽未在场,却始终让她牵挂的长子朱高炽的北平方向。

“徐皇后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平衡。”朱迪钠解释道,“作为母亲,她心中一直对长子朱高炽怀有深深的亏欠。那因她早年任性而导致长子体弱多病,像一根刺,始终扎在她心里。她总觉得,是自己亏欠了炽儿一个健康的身体。”

“而更重要的是,靖难这四年,是她与长子朱高炽并肩站在北平城头,共同面对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的围困,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

天幕上仿佛出现了风雪北平,母子二人于城楼之上巡视守备的身影。

“这四年的坚守,不仅是功绩,更是母子间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和深刻的相互理解。她亲眼见证了长子在巨大压力下的沉稳、仁德与卓越的治理能力,在她心中,无论从法理(嫡长)、从能力(守城、理政)、还是从性情(仁厚)来看,朱高炽都是无可挑剔的太子人选。”

朱迪钠的语气变得格外凝重:“但最关键的一点,源于一个母亲对两个儿子秉性最深刻的洞察。徐皇后坚信,也是她最终说服朱棣的核心理由——如果由老大朱高炽继位,以他的仁厚,必定会善待弟弟朱高煦,保其一生富贵平安;可如果反过来,由老二朱高煦夺位成功,以他那种桀骜暴烈、睚眦必报的性格,绝容不下曾经挡在他路上的大哥朱高炽!到时候,兄弟相残,必是必然!”

“这一点,”朱迪钠强调,“就连内心深处或许更欣赏次子勇武的朱棣,也不得不承认,妻子看得更准,更长远。为了江山的稳定,为了避免他亲身经历过的骨肉相残再次上演,他必须做出选择。一个能容得下兄弟的君主,远比一个可能诛杀兄弟的君主,更符合王朝的利益,也更符合一个父亲的心。”

奉天殿前,一片寂静。徐皇后这番基于母性理智与长远考量的分析,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就连朱元璋,也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对这位未来儿媳的赞许。为君者,需有容人之量;为父者,当虑骨肉之情。徐皇后抓住了最关键的核心。

偏殿内,真实的徐妙云(燕王妃)听到这里,泪水再次滑落,但这一次,却带着几分释然和坚定。是的,若天幕所言为真,那就是她未来必然会做出的选择。保护炽儿,也是保护煦儿,更是保护这个家不再经历更大的悲剧。她低头看着怀中无忧无虑的朱高炽,轻声道:“娘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也不会让你的弟弟,走上那条万劫不复的路……”

朱棣站在广场上,心情复杂到了极点。天幕将他未来家庭内部最核心的矛盾与抉择,血淋淋地摊开在他面前。他忽然感到一阵疲惫,那通往至尊之位的道路,竟布满了如此之多亲情与权力的残酷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