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偷不偷的,我看呐,八成是徐辉祖那小子故意睁只眼闭只眼,那时候他姐夫不还没扯旗嘛……”
低声的议论在勋贵圈子里传递,他们并不觉得这行为有多十恶不赦,反而带着点看自家淘气后辈胡闹的宽容,甚至隐隐觉得,这很符合一个将门虎子、藩王次子在该溜的时候果断溜掉的作风。
偏殿内,徐妙云却是眼前一黑。未来的次子,不仅桀骜,还如此胆大妄为,连亲舅舅的马都敢“偷”?这……这让她日后如何面对自己的弟弟?
而奉天殿前,徐达(魏国公)的表情瞬间变得十分精彩,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亲家朱元璋,朱元璋则是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目光深沉,不知在想些什么。
“回到北平的朱高煦,那可真是如鱼得水,龙归大海!”朱迪钠的声音带着几分激昂,天幕画面也随之切换成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靖难之役,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弹幕此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条条网友评论飞速掠过天幕:
【“高阳王,简直是永乐帝的救火队长啊!”】
【“白沟河之战,要不是朱高煦带着精骑玩命冲锋,朱棣差点就被瞿能父子给包了饺子!”】
【“东昌之战,张玉将军战死,燕军溃败,又是朱高煦断后,死战不退,硬是把朱棣从死人堆里抢了出来!”】
【“淝河之战,掩护主力撤退,还是他!”】
【“说句不好听的,朱高煦这靖难第一功,真是一刀一枪在朱棣眼皮子底下杀出来的,比守城的功劳看着更扎眼,更有冲击力!”】
天幕上配合着出现沙盘推演般的动画,清晰标示出朱高煦几次关键性的救援和突击,其勇猛与战功,令人印象深刻。
“没错,网友们总结得很到位。”朱迪钠肯定了弹幕的说法,“虽然燕世子朱高炽坐镇北平,以万人老弱挡住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保住了燕军根本,居功至伟。但朱高煦的所有功劳,都是在枪林箭雨的第一线,在自己父亲朱棣的亲眼见证下建立的!这种直观的、关乎生死存亡的救驾之功和破阵之功,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无疑极其沉重。”
他的语气变得有些微妙:“尤其是在战争后期,燕军战舰行驶在长江之上,目标直指金陵。据《明史》记载,就是在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进军途中,燕王朱棣或许是为了激励疲惫的将士,或许是有感而发,他拍了拍自己这个勇猛儿子的后背,说了句足以改变很多人想法,也足以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的话——”
朱迪钠刻意停顿,营造出悬念,然后一字一顿地,用带着仿古腔调的沉重声音复述:
“‘汝努力,世子多疾!’”
(吾儿勉之,世子身体不好!)
这短短的七个字,如同惊雷,又一次炸响在洪武十一年的天空!
奉天殿前,一片死寂!所有大臣,包括藩王们,全都屏住了呼吸,目光复杂地看向朱棣,又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的脸色。这句话的暗示,实在太明显,太诛心了!这几乎是在公开鼓励次子去争夺世子之位!
朱棣本人更是浑身剧震,猛地抬头看向天幕,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丝……被说破心事的慌乱。他下意识地想看向太子朱标,却又强行忍住,只能死死盯着地面,感觉每一道投向他的目光都如同芒刺在背。
偏殿内,徐妙云刚刚因为长子守城之功而稍感安慰的心,瞬间沉入谷底。她抱着朱高炽的手臂收得更紧,仿佛这样就能保护他不受那来自父亲和弟弟的潜在威胁。“世子多疾”……这句话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扎进了她的心窝。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个勇武的次子凭借军功和父亲的这句“鼓励”,将对长子的地位发起何等凶猛的冲击。
朱元璋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什么也没说,但那周身散发的低气压,让整个奉天殿广场的空气都几乎凝固。
天幕上,朱迪钠似乎浑然不觉自己投下了一颗怎样的炸弹,只是总结道:“这句话,成了朱高煦此后一生野心的起点,也成了他最终悲剧的伏笔之一。好了,靖难之功咱们就聊到这里,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