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27章 第38种死法:死于重压释放后的朱高炽

第127章 第38种死法:死于重压释放后的朱高炽(2 / 2)

Id【爱遛弯的老头】理性地分析道:“这个想法很感人,但可能性不大。关键点在于,朱高炽去世的时候,永乐大帝亲自指定的第三代继承人、好圣孙皇太子朱瞻基人还在南京!如果朱高炽真的预感到自己即将去世,怎么可能不把太子紧急召回身边,确保权力平稳交接?把太子放在那么远的地方,万一京城有变,岂不是天大风险?所以,他的死应该确实是个突发意外,而非一场精心计算的临终安排。”

朱迪钠看着评论,补充道:“网友们说的都有道理。朱高炽在短短十个月的任期内,其实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施政理念:他赦免了建文旧臣家属,缓和了政治矛盾;他停止了永乐朝后期的一些大规模耗费国力的工程和计划(如部分下西洋活动),与民休息;他试图纠正永乐朝的一些弊政,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他是一位倾向于休养生息、关注民生的守成之主。”

他最后总结,语气沉痛:“然而,历史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这位被父亲光芒所掩盖,自身能力卓越却也可能因长期压抑而在登基后有所放纵的皇帝,如同昙花一般,在权力巅峰短暂绽放后便骤然凋零。他的突然离世,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给大明王朝的平稳过渡带来了变数,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遐想。”

天幕上,关于朱高炽猝死的讨论并未停止,反而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更广泛的涟漪。网友们迅速从洪熙皇帝的个人悲剧,联想到了明朝历史上一种令人唏嘘的现象。

Id名为【咸鱼不想翻身】的网友总结道:“大家发现没有,朱高炽这种情况在明朝皇帝里可不是个例,简直像个魔咒!前面有个在位时间超长、威望极高的父皇压着,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拼命争宠夺嫡的兄弟盯着,自己当太子(或潜在继承人)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几十年,好不容易熬到登基,感觉就像绷紧的弦突然断了,要么开始沉迷享乐,要么胡乱改革,结果身体迅速垮掉,在位时间短得可怜。”

Id【熬夜看书人】立刻举出例子:“没错!除了洪熙帝,后面还有在位六年的隆庆帝(明穆宗朱载坖),他爹嘉靖修道修了四十五年!他熬到三十多岁才登基,结果一上台就有点……放纵,六年就没了。更极端的是泰昌帝朱常洛,着名的‘一月天子’,他爹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他跟群臣斗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即位,结果红丸案暴毙,在位仅仅三十天!这都是长期心理压抑和生理透支的恶果啊!”

这番讨论,如同一声警钟,在天幕下的洪武朝廷回荡。

太子朱标看着天幕上列举的那些后世子孙的遭遇,尤其是联想到自己。他虽为储君,看似地位稳固,但父皇的威严、对自身能力的期许、以及作为长兄的责任,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形的、持续的压力?他下意识地挺直了本就因处理政务而有些疲惫的腰背,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朱元璋的眉头锁得更紧了。网友们的分析,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皇权继承体系中一个他此前未曾深思的隐患。他原以为,只要确立嫡长,清除权臣,就能保证江山永固。可现在看来,即便没有兄弟阋墙,那漫长的等待、无形的压力、登基后心态的骤然失衡,都可能成为摧毁一个合格继承人的利刃。他甚至对那残酷的殉葬制度产生了一丝动摇——如此制度,是否也加剧了这种压抑和扭曲?

与此同时,应天府深宫之中,燕王妃徐氏(未来的徐皇后)紧紧抱着怀中尚在襁褓、对外界纷扰一无所知的儿子朱高炽,眼泪无声地滑落。天幕上关于她儿子未来命运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她的心上。

“短命”、“压抑”、“放纵”、“猝死”、“殉葬”……这些词语在她脑海中疯狂盘旋。她仿佛能看到未来那个肥胖、谨慎、最终在皇位上迅速凋零的儿子,能看到他战战兢兢的太子生涯,也能看到那些在他死后被迫殉葬的妃嫔(包括那位生了三个孩子的郭贵妃)的凄惨身影。

巨大的恐惧和母性的本能,让她几乎窒息。

“不!绝不!”她将脸颊紧紧贴着儿子温热柔软的小身子,在心中发出了最决绝的誓言,“炽儿,我的孩儿……娘在这里发誓,不管未来要付出什么代价,娘一定会保护好你!绝不会让你再过那种小心翼翼、担惊受怕的日子!绝不会让你被那些无形的压力压垮!更不会让你……让你落得那样凄凉的结局!”

这一刻,什么皇权富贵,什么后宫争斗,在她心中都变得不再重要。她只是一个母亲,一个决心要逆天改命,为自己孩子搏一个平安顺遂未来的母亲。她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甚至带上了一丝近乎偏执的光芒。她知道,从此刻起,她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坚强,不仅要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中生存下去,更要为怀中这个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尽可能平坦、尽可能远离那些“诅咒”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