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18章 一征漠北两战打垮鞑靼

第118章 一征漠北两战打垮鞑靼(2 / 2)

朱迪钠总结道:“斡难河之战,是永乐皇帝第一次亲征的决定性胜利。它不仅在军事上沉重打击了鞑靼主力,更在心理上极大地提振了明军士气,宣告了大明皇帝有能力在蒙古草原的腹地取得辉煌胜利。朱棣,用一场在敌人‘圣地的胜利,初步洗刷了丘福兵败的耻辱,也向着他‘封狼居胥’的个人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天幕之下,朱元璋看着未来儿子在草原腹地取得的辉煌战绩,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混合着骄傲、复杂与深思的光芒。而朱棣本人,则紧紧握住了拳头,胸膛剧烈起伏,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未来那纵马草原、决战漠北的豪情与艰辛。

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并未在斡难河的胜利处停留。

“在击溃本雅失里,取得斡难河大捷之后,永乐皇帝朱棣并未就此收兵。”朱迪钠的声音带着战略家的冷静,“他深知,鞑靼太师阿鲁台率领的另一部主力尚在东方,若不予以打击,其很快便能恢复元气,继续为患边境。于是,明军马不停蹄,立即挥师东进,目标直指阿鲁台!”

画面中,明军庞大的队伍在草原上转向,如同一条巨龙,将龙头指向了东方。

“六月初九,朱棣率军抵达靖虏镇(今内蒙古呼伦湖附近)。”朱迪钠继续推进着时间线,“很快,哨骑便传来消息,阿鲁台部主力就在不远处的一道山谷之中(此战发生地后世多称为‘飞云壑’或‘苍山峡’)。朱棣立即命令诸军结阵,准备进攻。”

画面呈现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态势。

“阿鲁台见明军势大,采取了且战且退的策略,试图消耗明军锐气。”朱迪钠描述着战场的诡谲,“他甚至玩起了诈降的把戏,派人到朱棣军前表示愿意归顺。然而,这种伎俩如何瞒得过久经沙场的朱棣?他敏锐地识破了阿鲁台的缓兵之计,毫不犹豫地下令全军发起总攻!”

“激战瞬间爆发!”朱迪钠的声音充满了画面感,“在关键时刻,朱棣再次展现了他作为马上天子的勇武,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如同利剑出鞘,直冲阿鲁台的本阵!皇帝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在明军的猛烈冲击下,阿鲁台军阵脚大乱,最终溃败。阿鲁台见大势已去,仅带领少数亲属仓惶突围逃走。”

画面中,龙旗指引着明军铁骑所向披靡,阿鲁台的部队土崩瓦解。

就在朱迪钠准备总结第一次北征的辉煌战果时,弹幕里却有人提出了异议。

Id名为【阳台种菜人】的网友发言:“主播,你这光讲皇帝陛下神勇了,怎么不提提汉王朱高煦啊?第一次北征,他率领的三千营、亲军营、天策卫那可是实打实的绝对主力,冲锋陷阵,功不可没!”

这条评论立刻引来了一批对朱高煦感兴趣的网友。

Id【奶茶鉴定师】附和并深入说道:“没错!朱高煦这次可是拼了老命了。听说出征前,为了激励士气,他把自己名下好几个庄子的产业都给变卖了,给手下将士发安家费!这摆明了是想像当年的秦王李世民一样,凭借不世军功,回来争夺储君之位!”

然而,Id【拖延症晚期】的网友则泼了一盆冷水:“拉倒吧,他跟李世民差远了!李世民在太原起兵时就能独当一面,后来更是开府建衙,拥有自己的文武班底。朱高煦呢?说到底只是他爹手下的一个先锋官,再能打,军队和地盘都不是他的。唉,都是‘世子多疾’这句话害的,本来大明可能多一个名将,硬生生被逼成了夺嫡的赌徒。”

Id【咸鱼不想翻身】总结得更是一针见血:“说到底,还是永乐大帝自己心里有阴影。他自己就是藩王起家夺了天下,他怎么敢再封一个能征善战的儿子去大宁那种战略要地?万一再来一次‘靖难’怎么办?朱棣自己淋过了雨,就看谁都像自己,生怕别人也打着伞出来走他的老路。所以宁可把朱高煦圈在身边当一把好用的刀,也绝不肯放出去成为潜在的威胁。”

朱迪钠看着网友们热烈的讨论,笑了笑,没有直接评论,而是将话题拉回:“无论如何,永乐皇帝的第一次亲征,以斡难河与飞云壑两场关键性胜利告终,沉重打击了鞑靼势力,暂时稳定了北疆。至于汉王朱高煦的功绩与野心,以及他与太子之间那愈演愈烈的储位之争,那将是另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