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16章 第36种死法:死于南疆瘴疠的朱能

第116章 第36种死法:死于南疆瘴疠的朱能(2 / 2)

“战争初期,进程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朱迪钠描述着战况,“明军在朱能指挥下,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而且,由于明军打出的旗号是‘扶陈灭黎’,帮助安南‘正统’陈氏复国,确实赢得了不少安南当地心向陈氏势力的支持和帮助,进军颇为顺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朱迪钠的语气带上了沉重的惋惜,“就在大军深入安南境内不久,主帅、成国公朱能,竟突然因病在军中去世!一位正值壮年、前途无量的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病殁于南疆的瘴疠之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和损失。”

画面中出现了明军大营哀悼朱能的场景,气氛凝重。

“朱能的突然离世,给永乐皇帝朱棣出了一个难题。”朱迪钠分析着朱棣面临的局面,“大军在外,不可一日无帅。环顾四周,最熟悉安南情况、最能迅速接手战局的,依然是那位让他心存忌惮的黔国公沐晟。不用沐晟,战事可能受阻;用沐晟,又担心尾大不掉,甚至滋生他念。”

“但朱棣毕竟是朱棣,”朱迪钠的语气带着赞赏,“他再次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用人之术。他果然重新启用了沐晟,让其参与指挥,但却并非让其独掌大权。他同时破格提拔了一个人——那便是已故功臣张玉的儿子,年轻的张辅!”

画面中出现了张辅年轻却坚毅的面容。

“张辅虽然年轻,但将门虎子,在靖难后期已崭露头角,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更重要的是,他是张玉之子,是朱棣看着长大的‘自己人’,忠诚毋庸置疑。”朱迪钠解释道,“于是,朱棣任命张辅与沐晟共同执掌征南兵权,形成了以张辅为主、沐晟为辅,实则相互制衡的指挥架构。”

“安南,就此成为了张辅的舞台。”朱迪钠的声音高昂起来,“这位年轻的将领,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和父亲的威名。他敏锐果决,善于用兵,在战场上连连取胜,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统帅。”

“而沐晟呢?”朱迪钠提到了这位老将的反应,“他本人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和皇帝的用意。虽然他的资历和地位远高于张辅,但他明白,张辅代表着皇帝的意志和信任。因此,在整个安南战事中,沐晟表现得相当‘识趣’,他利用自己对西南的了解积极辅佐张辅,并未因权力被分、被年轻人领导而表现出任何不满或掣肘,确保了明军内部的团结和指挥的顺畅。”

朱迪钠看着屏幕上关于朱能病逝的讨论,觉得有必要将这位重量级人物的结局也纳入他的盘点之中。

“各位朋友,我们刚刚记录了使者薛嵓和聂聪的殉职。但在这场安南之役中,作为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死亡,朱能同样对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朱迪钠调整了一下坐姿,语气变得郑重。

“虽然我们的系列名为《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但有些与皇室命运紧密相连的顶级勋贵,其死法同样值得一书。”他解释道,“因此,我们特别补充记录——第36种死法:死于南征途中疫瘴的成国公朱能。”

他再次回顾了朱能的地位和遭遇:“朱能,成国公,靖难武臣排名第二,永乐皇帝最为信赖的臂膀之一。他被寄予厚望,挂帅征讨安南,本应在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再立新功,为自己和家族赢得更显赫的荣光。”

画面中出现了朱能率军出征时的意气风发,与后来军中疫病横行、主帅倒下的凄凉形成对比。

“然而,战争不仅仅是刀光剑影,”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惋惜,“无形的病魔有时比敌人的刀剑更加致命。安南地处岭南,气候湿热,山林间弥漫着被称为‘瘴疠’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来自北方的明军将士对此水土不服,纷纷病倒。不幸的是,主帅朱能也未能幸免,在大军深入安南后不久,便因染上疫瘴,在军中暴卒!”

“一位本应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名将,没有马革裹尸,却倒在了异乡的病榻之上,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也是大明军队的重大损失。”朱迪钠总结道,“朱能的意外病逝,直接导致了明军指挥层的更迭,迫使朱棣启用了制衡意味更浓的张辅-沐晟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南战事的进程和后续的人事安排。他的死,虽是个人不幸,却也深深嵌入了永乐朝开拓时期的宏大叙事之中,与皇室的命运紧密交织。”

天幕下的观者们,尤其是那些将领们,听到这里,都不禁对南方的“瘴疠”之地生出了更多的敬畏与警惕。功名虽好,但也需有命去享。朱能这等人物尚且折戟沉沙,更遑论他人。而朱元璋则再次皱了皱眉,对于未来要向南方用兵的风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