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荒谬的白沟河之战(2 / 2)

天幕上,白沟河之战的惨烈程度有增无减。尽管有“勿伤我叔”的旨意,但并非所有将领都愿意遵从。都督瞿能及其子瞿茂,这对以勇猛和忠诚着称的父子,对燕王的反叛深恶痛绝,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个威胁帝国安宁的祸首铲除。

画面中,瞿能父子率领着最精锐的家兵部曲,如同两把尖刀,不顾伤亡,死死咬住了朱棣的亲卫部队。他们利用丰富的战场经验和悍不畏死的冲锋,终于在一次精妙的战术穿插后,成功地将朱棣和他的少量护卫分割包围在了一处相对孤立的地域!

这一次,瞿能父子显然不打算再给朱棣任何机会。包围圈层层叠叠,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刻意避开了朱棣本人,但对其坐骑和护卫造成了杀伤),长枪如林,步步紧逼。朱棣左冲右突,身边的护卫不断倒下,形势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被生擒或被乱兵误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陷重围、浑身浴血的朱棣,目光瞥见了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坡。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猛地一夹马腹,凭借高超的骑术和坐下宝马的爆发力,竟然冲破了最内层的一圈阻碍,奋力冲上了那个高坡!

紧接着,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发生了!

站在高坡之上的朱棣,并未继续试图突围,也未做最后的抵抗,而是……举起了手中的马鞭,对着天空,疯狂地、有节奏地挥舞、摇动起来!那动作,不像是指挥,更像是一种……某种信号,或者说,是一种姿态,一种被逼到绝路的、近乎癫狂的表演!

“他在干什么?!”天幕下,有人忍不住失声问道。

几乎就在朱棣开始摇动马鞭的同时,远在中军指挥位置,一直密切关注战场核心区域的李景隆,通过千里镜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幕!

只见李景隆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仿佛看到了世间最恐怖的景象!他甚至来不及做任何思考,几乎是本能地,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

“鸣金!快!鸣金收兵!快啊!”

“铛铛铛铛——!”

急促到近乎慌乱的鸣金声,再次响彻整个白沟河战场!

正要指挥部队完成对朱棣最后合围的瞿能,听到这熟悉的、令他无比愤懑的鸣金声,动作猛地一僵。他抬起头,望向中军方向,又看了看高坡上那个还在摇动马鞭的身影,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了几下,最终,他狠狠地一跺脚,长叹一声,竟然连派人去质问李景隆都省了,直接勒住了战马,下令停止进攻。

他显然,明白了。

天幕下,奉天殿前,一位性子耿直的侯爷,看着这荒唐至极的一幕,忍不住替所有人说出了心声,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讽刺和一种深沉的无力感:

“还问什么问?这不明摆着吗?!皇上都下了‘勿伤我叔’的死命令!燕王现在跑到高坡上摇鞭子,那是什么意思?那是在说‘你们再逼我,我就从这儿跳下去自杀’!他要是真从坡上跳下来摔死了,或者自刎了,李景隆这个主帅还能活?他全家都得跟着陪葬!这仗还怎么打?!”

他越说越激动,甚至带着一股邪火提议道:

“要我说,这仗根本就没法打!换做我是燕王殿下,我他娘的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对着那六十万大军喊:‘投降!都给我投降!不投降老子现在就抹脖子!’这还痛快些!”

这番看似气急败坏、荒谬绝伦的话,说出来之后,奉天殿前却陷入了一片死寂。

没有人发笑。

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位侯爷说的,虽然极端,却恰恰点破了白沟河之战,乃至整个靖难之役中,建文朝廷一方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和死结——他们的皇帝,用一道充满“仁德”却毫无政治智慧和现实考量的旨意,亲手捆住了前线将士们的手脚,将一场本该是你死我活的平叛战争,变成了一场滑稽而憋屈的“政治表演”。

战争,在这一刻,已经失去了它最基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