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78章 第24种死法:莫名消失的耿炳文

第78章 第24种死法:莫名消失的耿炳文(2 / 2)

“耿炳文,是跟着咱打天下的老将了,”他对身旁的徐达和马皇后说道,“最擅长的就是防守,性子也稳。如果朱允炆和他身边那些人能沉得住气,不胡乱指挥,就让耿炳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利用兵力优势慢慢挤压老四的活动空间……”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如果真是那样,朱棣的处境将会非常艰难。

画面中,耿炳文率领大军进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并没有急于寻找燕军主力决战,而是凭借真定城及周边有利地形,深沟高垒,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摆出了一副长期围困、消耗对手的架势。

看到这幅场景,奉天殿内的徐达、冯胜等宿将也都暗暗点头。这才是对付据守一隅之敌的正道!燕王虽然骁勇,但毕竟地盘小,资源有限,只要朝廷大军不犯低级错误,不冒进,像铁桶一样把他围住,时间一长,内部必然生变,不战自溃。

然而,一想到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燕王胜利,所有人心中又都升起巨大的疑问:朱棣,究竟是如何破开这个看似无解的死局的?难道建文朝廷真的会像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关一样,逼迫耿炳文放弃稳妥战略,主动出击吗?

天幕上的画面陡然一变!就在耿炳文布下铁桶阵,自以为稳坐钓鱼台之时,朱棣竟然亲率精锐骑兵,如同鬼魅般绕过一些哨卡,对真定外围的朝廷军据点发动了迅猛的偷袭!

战斗场面激烈而混乱,燕军凭借出色的机动性和战斗力,连续攻占了几个前沿要点,一度甚至威胁到真定主城的安全。朝廷军虽然兵力占优,但在燕军这种不讲章法、专挑弱点的猛攻下,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就在战事陷入胶着,双方你来我往之际,”朱迪钠的声音忽然带上了一丝神秘和困惑,“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谜团出现了。”

天幕上的画面变得模糊,仿佛被浓雾笼罩。

朱迪钠的语气也变得不确定起来:“根据我们《大明皇室88种死法》系列的第24种死法,与这场真定之战紧密相关的,是与明兴宗朱标有儿女姻亲的主帅耿炳文那不清不楚的死亡和离奇的消失。”

“史料记载,就在真定之战期间,或者说紧随其后,大将军耿炳文,这位开国宿将,突然间就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在接下来的整个靖难之役中,再也找不到他任何活跃的记录。”

朱迪钠开始列举关于耿炳文下场的几种主流猜测,天幕上也随之浮现出相应的文字和意象:

“第一种说法,见于部分野史笔记,说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就已经战死了。可能是在某次战斗中被燕军突袭斩杀,或者死于乱军之中,以至于尸骨无存,消息混乱。”

(画面出现战场上混乱厮杀,将领坠马的场景)

“第二种说法,则指向了政治谋杀。有人认为,可能是建文朝廷内部有人不满其‘迟缓’的战术,或者担心他手握重兵有异心,派刺客将其暗杀,导致军中无主,最终溃败。”

(画面出现阴影中递出毒酒或匕首的意象)

“而第三种,也是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记载于一些后世史书,称耿炳文并没有死在真定,而是在朱棣登基后的永乐元年,被新皇帝找个由头逼迫自尽,以绝后患。”

(画面出现老臣在家中接到圣旨,悲愤自尽的场景)

朱迪钠总结道:“最诡异的是,就连朱棣后来为了彰显自身武功而修订的《明太宗实录》,对于这场关键的、导致朝廷第一次大规模平叛失败的真定之战,记录也极其含糊不清,对耿炳文的去向讳莫如深。这使得真定之战和耿炳文的消失,成为了靖难之役中一个至今未解的谜团。我们只知道结果——燕王朱棣,似乎是在一种充满了偶然和未知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就取得了真定之战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南下的门户。”

这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发展,让天幕下的众人都愣住了。

不是预料中的战略失误,不是朝廷催促导致的冒进溃败,而是一场夹杂着突袭、混乱和主帅离奇消失的,充满了迷雾的胜利?

朱元璋的眉头紧紧皱起,他本能地不喜欢这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耿炳文怎么会突然消失?战死?遇刺?还是……老四用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阴私手段?

徐达、冯胜等老将也是面面相觑,他们打过无数仗,却从未遇到过如此诡异的情况。一军主帅,在战场上就这么没了?而且连个确切的说法都没有?

这种不确定性,比一场堂堂正正的失败更让人感到不安。它意味着,在未来的那场战争中,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变数和……黑暗。

朱棣,他这个四儿子,究竟在真定,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