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打仗能排咱和老四后面?治国比咱加上老四两个人还强?”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那个路都不会走的小胖墩?他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朱棣,朱棣此刻也是一脸懵,显然无法将自己那尚在襁褓中的长子与“腹黑”、“善战”这些词联系起来。
赞誉还在升级:
【网友“历史假设家”感叹:朱高炽才是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啊!我个人认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等待的或许不是从北平匆匆赶来的四儿子朱棣,而是这个他可能仅见过几面,却承载了真正‘仁宣之治’理想的孙子朱高炽。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就连朱迪钠也笑着总结道:“有网友说的很形象,朱高炽可以说是一个大号的太子朱标,他的体重是朱标的几倍,能力嘛,在很多后世研究者看来,可能也确实是朱标的几倍。他几乎实现了朱元璋对‘仁政’和‘强权’结合的所有幻想。”
【网友“父子辩证法”发出终极盘点:别人都是‘没有老子哪来的儿子’,但朱棣和朱高炽这对父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没有朱高炽,就没有永乐大帝’!北平保卫战,朱高炽以万人弱旅挡住朝廷五十万大军(注:实际兵力有争议,但以少敌多属实),稳住了朱棣的大后方,否则朱棣在外征战,老家早没了!】
天幕下,一片寂静。
朱元璋彻底听蒙了。他看了看身旁因为网友提到自己外孙子而神色有些微妙的徐达,又看了看那个一脸茫然、显然对自己儿子未来“丰功伟绩”一无所知的年轻燕王朱棣,最后,他的思绪飘向了皇宫,仿佛看到了那个被乳母抱着,除了吃和睡,偶尔无意识咧咧嘴的胖孙子朱高炽。
他不由得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极度的困惑和不可思议:
“高炽……这孩子……当真如此厉害?咱……咱咋一点都看不出来?”
仿佛是为了回应他的疑问,天幕上,又有“热心”网友开始介绍起“历史记载”中,晚年的朱元璋与少年朱高炽的互动:
【网友“史料搬运工”发言:据一些笔记记载,洪武晚年,朱元璋曾召诸王世子入京读书考察。当时朱高炽虽然体胖,行动不便,但举止沉稳,应对得体,尤其对儒家经典和治国方略的理解,让老朱颇为惊讶,曾私下对身边人感叹‘此孙有人君之相’……】
【网友“细节帝”补充:还有啊,有一次朱元璋让他和秦晋等府的世子分别去各个军营去检阅军队,别人都很快回来了,唯独朱高炽最晚回来,朱元璋问他为何迟归,他说‘清晨太冷,我让将士们吃完早饭,身体暖和了再检阅,故而迟了’。就这一件小事,可见其仁厚体下之心,这简直就是朱元璋内心对‘仁君’的期盼啊!】
听着这些有鼻子有眼的“往事”,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投向虚空,眼神中的困惑渐渐被一种极其复杂的光芒所取代。他试图将网友口中那个文韬武略、仁厚腹黑的“明仁宗”,与记忆中那个襁褓里的小肉团形象重叠起来……